晚期作品
威廉·莎士比亞的晚期作品主要在1608—1612年間上演,當時,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作者的創作風格也表現為浪漫空幻。
四 作品藝術特點
第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鏡子。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論,認為演劇要真實,切忌過火。第三、情節生動豐富,一個劇裡常有幾條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線索,悲喜劇因素結合在一起。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第五、人物語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話富有哲理和詩意,禦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語言矯揉造作,伊阿古的語言充滿穢言穢語。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仿佛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莎士比亞是個代表了整個西歐的作家,對現代的所有文藝作品給予影響,代表作甚多,很難列舉,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第十二夜》《裘力斯·恺撒》《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到現在仍深刻地影響着世人。
五 影響
莎士比亞全部作品的核心思想在于人文主義或者說人道主義精神,基于人性善與惡的矛盾沖突,進而碰撞出人性的閃光點,莎翁的最高成就在于他創作的戲劇影響深遠,被後世廣泛模仿學習參考研究,《哈姆雷特》有句台詞:“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以它作為終身信念,在它啟發下,寫出物理學巨著《果殼
沒有讀過莎士比亞的人,或許會認為他高冷難懂,作品對常人來說遙不可及。但其實他句句在寫生活,句句在寫世間最普遍、也最複雜的人性。那些人物經曆的,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世俗問題:情感、金錢、利益、交際…
在這些悲劇作品中,莎士比亞以其對人性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善與惡、悲與喜,真相與謊言的人性本真和社會現實。
作為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對人性的認識與獨到理解總是給我們以啟迪,這是他是對人類兩種命運走向的總結,有曆史的深刻、哲學的思辨、政治的機謀、心理學的洞察、詩人的浪漫。他的作品被稱為“俗世聖經”,像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你一定不會陌生。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人類文化遺産中的瑰寶。他的作品所表達的人性、生命、愛情、權力等主題是人類文化的根基。莎士比亞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人文曆史價值。
大浪淘沙,百年已過,莎士比亞依舊是那個屹立不倒的神話,或許我們該重讀莎士比亞了,或許我們該再次去領略人性之光,去品味莎翁作品的偉大。所有的人生困惑,在他的作品裡都能找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