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盛桉又一次翻開《小流年》。
她寫這個故事時剛上大一,寫作技巧還十分青澀,字裡行間充斥的,全是感情。
這個故事是她不能對别人說起的心事。她寫完後,曾經不止一次修過文,近乎把它當作自己的理想國,千方百計想讓它變得完美。
故事很快大火,可盛桉的心态卻變了。
她寫這個故事,更多的是為了求一個自我圓滿,根本沒想到它能火到那個程度。
到那個程度了,很多事就不一樣了。畢竟她代入得太深,有些細節實在經不起推敲。
盛桉提心吊膽,就怕有朝一日被人扒了馬甲。
自此後,她再也沒有翻開過這個故事了。即便是出版校對,她都是委托第三方來完成的。
再後來,徐起舟跟别人訂婚了。
這個故事再也沒有照進現實的一天。
盛桉曾經以為,自己這輩子再也不會翻開這本小說了。
它仍然是她的心血,可就是……它就像是一道标識,讓她在讀者心中變得有辨識度。可同樣的,這也是她的一道疤痕,碰一次就疼一次。
盛桉自欺欺人地想遺忘跟這個故事有關的任何細節。
可沒想到,有朝一日,她竟然想要重新喚起自己的記憶。
盛桉點開《小流年》的目錄,眼神落在章節标題上,似是陷入了回憶裡。
當年她遊學回來後,一度對徐起舟念念不忘。她一開始以為,這種念念不忘,是因為崇拜并欣賞一個很有教養的大哥哥。
直到高二那年的國慶彙演,有一個男生在後台跟她表白,她當時下意識說的是:“我有喜歡的人了”。
事情從此不一樣了。
遊學期間,兩人是加過聯系方式的。因為遠隔重洋,盛桉有些情怯,并沒有頻繁地找徐起舟聊天,隻是在節日的時候會問候他一聲。
徐起舟每次都會很禮貌地回複她。
盛桉已經忘記當時具體是因為什麼了,隻記得那段時間,她跟徐希瑩的不對付愈演愈烈。她那會兒還沒修煉出後來的“銅牆鐵壁”,情緒總因此受影響。
高二那年的聖誕節,盛桉又一次被徐希瑩的小姐妹團捉弄了。她實在煩透了她們那群人,也不願意跟她們一起過節,隻自己一個人在許家三樓的小陽台裡待着。
也是在那時候,她收到了徐起舟給她發個節日祝福。
繼遊學歸來後,這是盛桉頭一次,收到徐起舟先發過來的節日祝福。
盛桉受到鼓舞,鬼使神差,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開局,跟徐起舟講了她跟徐希瑩的不對付。
徐起舟實在是個很體貼的人。他并沒有戳破她,而是同仇敵忾,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盛桉安慰和建議。
從此後,他們的聯系頻繁起來。
有沒有人支撐,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前的盛桉,在徐希瑩的小姐妹團面前,多少算是被動抵抗。她面上一副不跟她們一般見識的模樣,實則心裡很在意。
可有了徐起舟後,她的内心慢慢強大起來,開始學會無視徐希瑩她們,也順利擺脫了自己時不時會冒出來的自我譴責。
盛桉變得越來越耀眼,對徐起舟的好感也與日俱增。
從前的遊學經曆,不過是短暫的刺激,就像是海市蜃樓一樣,多少帶着點不真實感。後來的那些來自徐起舟的支持、引領和守護,才是盛桉真正貪戀的東西。
她淪陷得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快,快到等她知道徐起舟的身份時,已經來不及了。
正因為現實不如意,才有《小流年》的誕生。
《小流年》的故事其實不複雜:女主從一個小城市搬到大城市生活,在生活和學習上都适應得很艱難。鄰居家的大哥哥支持、照顧并守護她,女主因此對他動了心,但卻發現大哥哥對她的好不過是因為長輩們的吩咐……
女主黯然神傷,大學時,去了一個跟男主不同的城市。
帶了好幾年的小尾巴忽然不在了,男主感到不習慣。也是這時候,他也意識到自己對女主動了心。
他千裡迢迢來到女主面前,求女主給他一個機會……
兩人之間雖有波折,但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走到了一起。
這就是故事的全部。
到底是自己寫過的東西,哪怕盛桉許久不曾翻看過,但隻要給她一點細節和提示,她就能很快想起整個故事。
故事裡的部分情節是真實取材,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盛桉自己的幻想。
比如說,《小流年》裡,男主曾經帶女主去聽她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曾經帶她去看過流星雨;曾經在去西藏旅行時,進佛寺為女主祈福,千裡迢迢給她寄了紀念品……
這些事,其實全是假的。
這是十九歲的盛桉的幻想。
幾年後的今天,賀長澤在她的人生故事上,給她安排了相似的情節。
跟華老師的見面,年前的煙花秀,今天的這一趟玄中觀之行……
殊途同歸,全都能對應上。
盛桉放下書,握住項鍊的墜飾,隻覺得心内五味雜陳。
她,徐起舟,賀長澤……
世事真是愛捉弄人。
盛桉站起身來,打開書房的門,下了樓。
她得跟賀長澤好好談一談。
剛走到樓梯口,盛桉聽到了自客廳傳來的說話聲。
先是賀母的聲音:“婚禮的事,你有什麼章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