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管家被主人“嗯”得有點糊塗,這是聽進去了還是随口一應啊?
今天沈韶光也吃了一天的糕。庵裡來了不少燒香上供的善信,過後這些供品自然都歸了庵裡的尼姑們,也有送糕出去壓籃回禮也有夏糕的,以緻庵裡形形色色的糕餅攢了不少。
淨清撿了其中頂好頂細緻的攢了兩盤子,親自送去給沈韶光,笑道:“這兩日多謝沈施主指點,才做得出色好夏糕,為庵堂赢了不少臉面。魯國公夫人、葉侍郎夫人都親口贊了,說頗有宮中禦宴糕點的品格。”沒說的是給的壓籃錢也較往年更豐厚。
過年過節寺廟庵堂往人家送吃食,一則是維持關系,一則也是打秋風,正經人家哪有讓她們空着籃子回來的道理?都要在籃子裡放上一些财物,稱“壓籃錢”,也算寺廟約定俗成的一種賺錢方式。
沈韶光自然說讓她不要客氣。
“往日吃了多少沈施主的好東西,今日我把供尖留下,施主也嘗嘗我們的。”
沈韶光笑道:“那我就嘗嘗,看哪種出色,回頭也依照葫蘆畫瓢做來吃。”
淨清笑道:“不是我誇,叫我看,再沒有比咱們的更好的了。”
沈韶光越發笑起來。她知道這是淨清感激自己幫忙。淨清這個尼姑,佛法不見得參悟得多好,甚至人也不算精明,但卻忠厚誠懇,庵裡的尼姑都信服她。
沈韶光用還剩的一點腌漬牡丹沏了茶來,與淨清一塊喝茶吃糕點。
“這些糕點,淨清師父自己去送的?”
“哪裡送得過來?我隻走了坊裡的幾家,并坊外幾家相熟的。另外的,都是别的師姊妹們送的。”
沈韶光點頭。
許是今天着實高興,淨清便順着說起京裡宅門的八卦。
“魯國公家越發闊氣了,若非早有來往,隻怕都進不得他家的門。可見宮裡淑妃果真得寵。”
沈韶光點點頭,淑妃确實得寵。
“不知淑妃是什麼樣的絕色?”淨清低聲道,“我看魯國公夫人雖威嚴,顔色卻并不頂好。不過他家二娘倒是個美人兒。”
跟人聊八卦最忌諱便是隻聽而不說,沈韶光跟她科普:“現在的魯國公夫人是繼室,淑妃是前室夫人留下的,卻不曉得這位二娘是哪位夫人所出。”
淨清做秒懂狀,又道:“看面相,不似親母女,但相處情形,卻親昵得很。”又感慨,“國公夫人果真仁德淑娴!”
沈韶光随着她道:“果真仁德淑娴。”
“二娘不但出落得越發好了,對佛事也越發熱心,聽說咱們就在崇賢坊,離着國公府不遠,便說要過來住幾天,拜佛祈福。”
沈韶光接着送順嘴人情:“是位善信的女郎。”
不兩日,沈韶光便與這位善信的女郎成了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