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們是不信的,但耐不住有人好奇,便站在一旁偷看,看他們拜了石像,在石像下面說了自己的願望,比如明天能在家門口撿到最近丢了的東西,亦或是最近沒錢買菜賣肉,家裡人又舍不得殺雞鴨吃。
他們抱着看熱鬧的心思看完就走,沒過多久就能聽見哪家人丢了剪刀,結果第二天就在窗台上看見了;哪家人最近缺了錢,雞鴨沒人買,又不舍得殺了吃,不久後這家的雞突然就被石子堵了氣管,死在門口圈的那一個小院子裡。
偶爾一次兩次他們還能當作是巧合,但後面甚至能聽見他們去石像下面求老婆生孩子。
原本鎮民們就隻一心想着搞好菜地,每天都有活,雖然活得充實,但也有因為生不生孩子的問題鬧别扭的家庭,最後都以沒時間照顧的現實原因略了過去,所以之前每年的出生率都十分的低。
有些原本就抱着這個想法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就動了心,瞞着家裡人去拜了神像。
再一再二就有再三,一傳十十傳百的,另外加上新鎮民和老鎮民組成新家庭,那傳播力更是無法想象。
沒用多長時間,他們就把土地都翻了一遍,油菜花都鏟到鎮邊上,給土當了肥料。
新生兒越來越多,還在鎮中心建了小學,剛好把石像圈在裡面,石像被保護起來,鎮民們都改了行,開始有了點兒現代化的意味。
自此,石像小鎮也就誕生了。
但石像經風吹雨打還是會受損,這時就需要一些“手藝人”來修複,于是鎮裡一起推選了幾個手巧力氣大且能幹的人到鎮邊上住,一是方便取材,二是工作的時候也不會吵到其他人。
他們互相學習,每天交換着自己刻的東西。但石像也不是每天都會壞的,等他們學成了,也就閑了下來,于是紛紛做起了刻石碑營生的活計。
手藝的确沒白學,他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以至于到後來都忘了,其實根本沒有人去修過那個石像。
關于神說互相幫忙的事……
那其實隻是一個意外,大概十幾年前,中心小學出現了一個不稱職的老師,他對學生、家長都不是很負責,上課也是糊弄過去,不愛學習就愛搗亂的孩子是高興了,但那些被壞孩子欺負的學生的家長就不樂意了,找到學校裡來,鬧了幾天僵持不下,最後沒轍去拜了主席台後面的石像。
那石像果然靈驗,第二天中心小學的校長就開除了那個混飯吃的、幾個有往那個方向發展的老師,還一并勸退了幾個不聽話的學生。
而那幾個被遣送回家的老師學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都死了個幹淨。
後來這件事就成了校訓,也再沒有人敢那麼做,甚至延伸出了互相幫助是美德,能多幹一定要多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也要做的極端思想。
當然,這也隻是鐘珩這個局外人聽後的感想,而他眼中的極端思想正被人奉為圭臬地執行。
不過惜命之心人人有之,不傷天害理,也沒道理批判,換句話說,要是将行使這樣思想的一個人放在另一個普通的地方,那那兒的人一定會認為他是天使下凡、田螺姑娘轉世。
鐘珩聽完了全程,肚子餓得不行,幸好晚上學校供飯,不然他覺得自己還沒學成,沒照老師說的那樣“服務社會”,就要餓死半路了。
他支着頭昏昏沉沉地等那個詭怪捏着眼睛講完最後一點兒東西,然後說:“好了,自己看卷子,半小時後考試。”
鐘珩震驚,垂了下頭,下意識認為他要一并占了自己晚飯的時間。
不過還好,這個詭怪還有僅剩的一點兒良心,最後一堂課下課鈴響,詭怪大赦全班:“下課!”
忽悠一陣風從鐘珩後腦勺吹過去,他坐在講台靠窗的一邊,離門最遠,等他一轉頭起身的時候,教室裡一個人都沒有了。
還能看見一張紙被人路過帶起的風吹到半空,轉了兩圈飄落到地面上。
“……”
老師搖着頭給那張紙的主人記了個:“不尊重課本,德育量化扣3分。”
曾明一臉懵逼地被人拖着擠上電梯,還不知道自己怎麼出門、怎麼繞過那麼長的一段路的,反正途中就隻聽見旁邊人說“快點走别墨迹”了。
他最後一直到一頭霧水在食堂吃完飯都沒看見鐘珩,以為這位大佬又去找詭怪幹架了。
鐘珩不知道他現在在曾明心裡到底是個什麼形象,隻知道前面的人要是再不上電梯,他就要餓死了。
按照一貫的規則,他們不允許走樓梯上來,那也要坐電梯下去。
鐘珩扶着樓梯扶手等了一會兒,在餓死和扣分之間選了後者。
畢竟他是一定要去吃飯的,他等電梯就一定會遲到,遲到就會扣分,早上都扣了一次了,鐘珩不介意再扣一次,于是頭也不回地從隊伍末尾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