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等到了曆城,發覺正如小姐之前猜的那般,明府老宅早就破敗不堪了。
其他的仆從早年都跟去了揚州,如今隻餘一對老夫婦看宅子。
小姐說,怪不得臨出門夫人塞給她不少銀票,囑咐她放心大膽花,看來早預料到自己需要銀子用啊…….
小姐于是請了專人修複老宅,除了修補好幾處漏雨的房屋外,還重新修繕了家中祠堂,說總不能讓父親的祖宗們風餐露宿吧?
還給自己在西廂挑了個僻靜的房舍給自住,在花園種了一小片竹子不說,甚至孩子自己房間外移栽了一顆桂樹。
我問小姐,這樹在曆城能養活嗎?小姐說不知道,試試看吧,有點想念秋日甜甜的桂花香了。
于是小姐和我就這麼在曆城住下了。
留下來的老夫妻聽說是曾看着老爺長大的舊仆,看着小姐風風火火地一回來便修整老宅,十分欣慰,待小姐也愈發地好。
老伯伯每日簡單打掃房舍、擦拭祠堂牌位,成日和已去的明老婦人誇老爺少爺有出息,還稱贊小姐孝順。
老婆婆則每天變着花做好吃的給小姐,小姐很适應曆城的家常菜胃口漸好,不出月餘連臉都圓了一圈。
等時間一長,小姐心裡那顆不安分的心便又蠢蠢欲動了。
我隻能打擊小姐,曆城不比東京,我去路上采買時觀察過了,沒有哪家的小姐抛頭露面出門閑逛的,可把小姐郁悶了一陣子。
不過小姐腦子活絡,這點困難竟難不倒她。
小姐命我按她的身量出門置辦幾套男裝,她打算喬裝改扮、以少男形象外出。
我最開始不同意,但是想到小姐先前在東京把自己關在屋内獨自飲酒的可憐樣,便想着或許讓她出去走走轉移下注意力也好。
于是乎,從此曆城明家不但多了一個待字閨中的明小姐,還多了一位寄住在此的親戚少爺。
韓衍,字衍之,小姐讓我每次出門便稱呼他韓少爺。
十七
小姐向我解釋過為什麼姓韓,因為首先明家在曆城也算是名門大族,幾家幾門有幾個男丁肯定大家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夫人的母家韓家這一代有幾個兒子就應該沒什麼人了解了。
再者韓家經商者衆多,韓家旁支的小少爺外出經商借住在親戚家裡,也還算說得過去。
我就這麼被小姐說服了。
自此,小姐便像撒了歡的兔子一樣成日在曆城遊蕩,沒了女裝的束縛,甚至有時在街上我都追不上小姐。
快要入夏,曆城日間總有微風拂過,像揚州春日的風一般溫柔。
小姐說這便是自由的味道。
玩了幾天之後,小姐倒算得上是受益頗豐。
小姐研究了民俗民史,才知道原來明家是自曆城建城時便在此的詩書世家,祖上也曾出過些朝廷要員和名人騷客,隻是這幾代逐漸敗落,但是明家人仍多以讀書人自居自豪。
小姐還說,曆城也被叫泉城,不大的城鎮上分布着百餘個大大小小的泉眼,其中不乏中原茶客們追捧的名泉。
于是小姐便開始挨個走訪、尋找最适合泡茶的水源。
入了夏,小姐從城中知名的茶葉鋪子進了一批未完工的茶葉,自己撿拾起完整的葉片、研究起茶葉的炒制工藝來。看這專注的盡頭,我都怕小姐哪日真被韓少爺上了身,跑去大江南北做茶葉生意了。
我雖不懂茶,但是喝了小姐自己炒制、并佐以曆城泉水的清茶後,似乎真比在京時好喝許多。
又過了一陣子,一日小姐外出歸來便叫我收拾出文房四寶,說自己要去書院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