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沒說的是若院長沒來呢,自己是不是要請老師幫忙了;若自己也是有權有勢的人,那今日自己就不必演戲了。
接下來的日子,陳林比在桃梅縣時更為刻苦,除了鍛煉身體多花些時間,其他的都放在學習上,就是路上遇到崔少楚他們的,陳林也不帶怕的,論毒舌,陳林可從未輸過,陳林又從來不出江緣書院,難不成崔少楚還能雇一幫打手到書院内打他?
不過唯一變化的就是陳林由原來的與李原博二人行變成現在三人,也不知那日是把宋言松罵醒了,還是他自己突然頓悟了,反正面對再有人敢為難他時,他要麼向夫子告狀,要麼跑陳林那裡尋求保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着陳林。所以,在書院裡不管是上學、下學亦或是如廁你時常能看到宋言松像小娘子似的亦步亦趨的跟着陳林,就是李原博都沒這麼貼着陳林,可見宋言松對陳林有多依賴。
不過宋言松哪裡管别人怎麼想,他是發現陳林這個人的好,那是不僅武力好,而且每次面對那幫纨绔更是能把他們氣的内出血,沒看到那崔少楚在被怼幾次後,現在是看到陳林都繞着走嘛!更重要的是,陳林總能一語中的為自己解惑,甚至講的比夫子還好,這讓他的學業大大受益。至于陳林時常用嫌棄的眼神看向自己,那重要嗎?當然不重要了,李兄說了陳林是個外冷内熱的人,不必在意!(陳林:呵!真是謝謝誇獎了!)
這次陳林被院長叫去,原來是前些日子跟老師商量的出書,差不多要版印了,由于老師太忙,所以讓院長聯系官府幫忙處理此事。事情的起因是老師寄來了一道數題,說是外邦進貢的時候一同送來的,希望大晉朝能為其解惑,這哪裡是解惑,分明赤裸裸的挑釁。不過朝中哪些文人墨士盡然都不會,最後讓張老幫忙,可是張老拿到數題也犯難啊!恰巧想起陳林以前解數題時也用到類似的符号,所以快馬加鞭找陳林試試,等陳林拿到那個數題時發現用的是高級函數,其中一些‘X’、‘Y’确實對大晉朝來說太過陌生,若再給些時間或許就能解答出來,不過現在時間确實太趕,外邦還等着要答案,時間拖太久會嚴重影響我大晉朝的聖威!
陳林速速看題,花了一個時辰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又讓送信的官史十萬火急的把信送回去,聽說中途還累死了一匹馬。
當外邦使者得到數題答案後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國家最厲害的學者都要花上五日,而大晉朝居然隻用了兩日!隻見那外邦使者雙膝跪地,額頭貼着合并的雙手,對着聖上重重磕頭道:“我們信仰的大晉朝啊,您們的智慧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希望陛下不吝賜教,讓您的外邦子民也能到大晉朝來學習文化!”
最後,當今聖上的回複是等外邦足夠真誠了再說,這可把那些外邦使者說的羞紅了臉!
聖上龍心大悅,一定要好好嘉獎張彥立,張彥立可是陳林最尊敬的老師,當然不可能如那桃梅知縣那般不知廉恥,獨攬功績,而是用心良苦,隻告訴聖上這是他的一位學生僅用了一個時辰解出來的,至于是誰陛下遲早會知道。試想就算現在張彥立道出陳林也隻會讓陳林得到一些嘉獎罷了,但若是等陳林考取舉人殿試時再說出此事那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果。
最後陳林也跟老師商量,關于函數他可以由淺到深的出幾本書,放在大晉朝普及,陳林特别強調:“此書放在老師面前多少有些班門弄斧,若再給老師些時間定然能比學生想的更深思熟慮,所以希望在出書前能得老師審核,若可行也請老師幫忙安排出印。”
現在印書便不普及,很多都是朝廷辦理的,私自出印可是要判罪的,所以陳林覺得沒有人比自家老師更值得信任了。
此時商定後,遠在京城的張彥立就開始請史部一同操辦,這個是過了官家的首肯的,因此史部也非常的認知,此時若做的還那可是功在千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