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垚,出生在西南的小山村,窮鄉僻壤交通閉塞。經濟狀況不說家徒四壁,但也比好不到哪兒去。計劃生育都波及不了的地方,孟垚爸媽生了他們三兄妹。按理,孟垚是個男孩,在那個年代,男孩都非常吃香,當然,放到二十一世紀也不賴,所以他在家裡的地位應該不會差到那裡,可偏偏孟垚運氣差了一點,他是老二。
如果你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那麼應該會更加能體會到孟垚這個身份的尴尬。何況他的上頭有一個大五歲的哥哥,下面有一個小兩歲的妹妹。男女雙全,孟垚顯得很多餘。
他哥叫孟冬平,因為是冬天出生的,又是頭一個孩子,孟慶忠和胡蘭寶貝的不得了,希望他平安長大,就取了“平”字,甚至允許這個孩子,隻要平安,平凡也無所謂。妹妹嘛,叫孟陽,在大中午出生的,那會太陽曬的要命,就取了陽字,因為有了男孩,所以生個女兒也很喜歡,陽字寓意也不錯,都是用了心的。至于孟垚,那就沒什麼含義了,隻是奶奶還算重男輕女,生了男的,也拿八字給村裡的算命先生去看。算命先生一看,眉頭一皺,說他命裡缺土,思忖幾秒,說,不如就叫垚吧,算命先生取的,倆口子當然沒有意見。哦,當時算命的還說,雖然這孩子的八字不算漂亮,但出生時辰不錯,将來好好培養,前途不會有差。老人家不知聽沒聽見,反正這沒有因此改變孟垚“多餘”的身份。
孟垚十八歲以前的生活都十分平淡,因為家裡比較窮,沒有那麼多富餘的錢讓他去創造那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常常是連溫飽都顧不上,哪裡還有其他的活動。
非常小的時候,孟垚的生活就是和村裡的同齡人玩泥巴,打彈弓,上樹偷隔壁家鄰居種的水果,夏天就去河裡面摸一些草魚。等大了一點,他開始上學,也開始幫着家裡做農活,拔苗插秧,播種澆水,燒飯做菜……,總之就是髒活累活,樣樣都幹,還樣樣都幹得出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幹活之外,他的學習成績也照樣出彩。
孟垚的九年義務教育都是在小縣城裡讀的,後來高中出息了,考上了市重點,這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出去。不過他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四五線小城市,說是市裡,其實也沒有很高大上,沒有很先進,出行坐的還是公交,吃飯還是用現金,一下點小雨,路面還是和山裡一樣坑坑窪窪濕了鞋和腳。
再後來,孟垚考上了大學。
這可不得了,這大學不是一般的大學,是北京的大學。北京是什麼概念,對于每一個非京籍朋友來說,起碼都得是列入此生必旅遊地點的存在,更别說對于老一輩而言了。收到學校通知的時候,孟垚自己都還有點做夢的感覺。
錄取通知書拿到地裡給孟慶忠和胡蘭的時候,孟垚發現他們兩位都有點手足無措了。沒辦法,人過度高興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那是第一次,孟垚看見父母對他露出真心實意的笑容。就是他大哥考上大學那會也不見得他們這麼激動,因為雖然大哥考的也是名校,但名校不在北京。
孟垚就意識到,原來成績好,還有這種好處。
沒幾天,孟慶忠和胡蘭就在村裡擺了酒席,沒錢也硬擺,他那摳門的爺爺奶奶都掏出家底來補貼,就為了掙個面子。孟家在村裡窮得有名,在他大哥沒考上大學的時候,還是人人都笑話的存在。胡蘭一直記着這些,現在有這個機會,不好好炫耀一番怎麼對得起這麼多年受的嘲諷。村裡那些人也是人精,個個都揚着笑臉祝賀孟慶忠和胡蘭,說哎呀我怎麼就沒有你們這種福氣,怎麼教出這麼好的孩子,村裡的兩個大學生都是你們孟家出的,以後可不得了了,下半生就靠着這兩個兒子都不發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