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山河故裡 > 第3章 第三章

第3章 第三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翌日早晨,一輛馬車從府衙駛出,慕懷清一晃一晃坐在車裡,心情還是有些緊張。

她伸手挑開一角車簾。

天上依稀可見寥落星子,街道上卻已有了人氣。店家陸陸續續開了門,一片蒸騰白霧中攤販們忙裡忙外供應早食,還有挑着擔子趕早市的百姓。

晉州多山多水,景色養人,比之盛京的繁華多了幾分恬靜安适。可大梁積貧積弱,北境有胡虜虎視眈眈,南境有蠻夷心懷鬼胎,就連西邊小國也動蕩不安。這腹地的安穩,也不知能維持到何時。

馬車悠悠晃晃,前頭趙翁趕着車,一面朝裡囑咐道:

“書院就在城外衡山腳下,官人已經打過招呼了,小郎君隻管去拜見晚漁先生便是。

“外人隻聽說小郎君以前窮苦,小人卻知道小郎君是個有學問的,能不能過就看小郎君自己的了。

“小人就在外頭侯着,若是過了,就給小郎君把東西收拾進去。以後書院哪裡不熟悉就多開口問同窗,認識認識幾個朋友也好。”

慕懷清聽着暖心,在車裡應了聲:“是,多謝趙翁。”

趙翁跟在趙季青身邊有十幾年了,是府上的内知,總管府中雜事,府中上下都對他敬重得很。

雖說他今日會來送慕懷清去書院是得了趙季青的命令,但趙翁對慕懷清的這些叮囑卻是真心實意的。

行過一段路後,天光已然大亮。舉目而望,青山綿延,峰頂雲霧缭繞,古樹掩映間,一座規整排列的院群就坐落在山腳。正值春季,山腳下學田播種不久,青色稀疏。

官府或民間贈予書院良田,書院再将良田租賃給附近農戶,這是書院的主要收入之一。

馬車最後在山腳牌樓前停下,牌樓匾額上“崇臨書院”四個字,筆鋒利落,勁瘦灑脫,乃是晚漁先生親手所書。

當代大儒李文采,字平章,号晚漁居士,世人尊稱晚漁先生。李晚漁為官四十四載,曆朝兩代,政績斐然,又曾奉命撰修《史典》,學問不可謂不深厚。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依舊在先帝駕崩之時被排擠辭官了。

先帝年僅十九登基,頗有雄心壯志,于朝甯元年啟用主張新政的方衡等人,意圖扭轉大梁積貧積弱的局面。

隻可惜新政推行處處受阻,新黨内部也矛盾重重,到朝甯七年時先帝突發惡疾駕鶴西去,獨留四歲幼子即位,朝中政事從此皆為其母,也就是如今的太後把持,新黨徹底失勢,推行七年的新政就此夭折。原先的新黨人物或被貶或處死,從此外戚擅權,佞官作亂,朝中一片烏煙瘴氣。

李晚漁與新政牽扯不深,隻是和新政人物私交甚好。他在此變局中急流勇退,告老還鄉,又于承平二年在晉州開設崇臨書院,從此一心向學,不再過問朝野,成了為數不多能平安站到現在的人。

以他的身份地位,不少退休官員、各地大儒也前來加入他的書院,是以崇臨書院開設至今十二載,卻已然聲名大噪,跻身一流書院的行列。

書院雖免束脩,但能接納的學子卻有限,不光在年齡上設限,每年晚漁先生還要親自出題,過了這道門檻的人才有資格入學。

慕懷清自牌樓前下了馬車,從頭門後的屋舍中出來一個學子,年紀同慕懷清差不多,頭戴幞頭,身着青色襕衫。襕衫是書院學子統一的打扮。

那學子上前道:“請問兄台可是慕無晦?”

“正是。”

“在下李易,字行簡,得了山長吩咐,特意在此等候,還請兄台随我來。”

慕懷清拱手行禮:“勞煩李兄了。”

山長指的就是晚漁先生,書院之長向來稱山長。

從牌樓進,入目便是一座高台殿宇,喚作照熙台。

書院除了是學子求學的地方,也常吸引百姓聽講,開化民智。大梁朝的書院興會講,各地大儒齊聚一處相互辯論,圍觀的百姓動辄千數以上。

崇臨書院剛開一年時,晚漁先生就曾與青葙居士陸菁辯于照熙台,一場會講辯了三天三夜。

聽人說,那會兒書院内外愣是給人圍了個水洩不通,有的直接就帶了卷草席睡在山腳,更有小販挑着擔子來賣吃食,結果因為聽得太入神,擔子都顧不上了,肚子餓的隻好自取,等天黑小販回來一看,吃食全空了,卻多了零散一堆銅錢。

這便是著名的照熙會講。

隻是青葙居士在照熙會講兩年後便溘然長逝,晚漁先生扼腕長歎,再不參與會講,是以此後的照熙台舉行會講數次,卻未能重現當年風采,世人多為遺憾。

照熙台後才是正門,兩側學齋書聲琅琅,則是學子們讀書的地方。

李行簡引着慕懷清去了一側的百茗齋,晚漁先生白日都在那裡。

綠樹成蔭,鳥鳴山更幽,腳步踩在長廊上,悠遠的讀書聲隐約傳來,世間最清淨的所在也不過如此了。

李行簡停在一間房前,敲了敲門:“山長,人已帶到。”

“進來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