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懷清看向來人,覺得有些眼熟,但不記得他是誰,聽周近野叫了句“柳兄”,這才想起來是在書院見過,正是那柳家次子柳江心,上次捐書的就是他們柳家。
柳江心學問屬于上等,又承了柳員外為商的八面玲珑,待人接物很有一套,因此在書院中有不少追随者。同陵社的社長杜嶺去年染病身體不适,一群學子便推舉他來當了這個社長,一當就當到現在。
他身材瘦而高,面上常帶着笑,對談起來總讓人如沐春風。
幾人互相行過禮,便聽得他開口道:“之前在畫舫上見着諸位了,但端午佳節,便沒有打擾你們雅興,待人散後才找來。七日後同陵社有場詩會,就定在鸢尾巷的柳家别院中,還望諸位能賞光前來。”
說罷又特意對慕懷清道:“慕兄今年剛來書院,這場詩會,便當是相互認識認識也好。”
慕懷清颔首。
“如此,我便恭候各位到來了。”
待柳江心走後,幾人又約定好詩會那天照舊一起。陸居瀾捉的鴨子說要給她,她推脫不過,就提回院中了。
劉媪看見她提着鴨子的時候都傻眼了,慕懷清也是哭笑不得,解釋道:“他們捉來的,烤了炸了都行,放的久一些。”
劉媪動手時,慕懷清也堅持說要一起,劉媪拗不過她,便随她去了。
兩人一個操刀,一個摁住水鴨,鴨子放了血扔在院子裡,撲棱幾下翅膀後就徹底不動了。
劉媪把它們拖進盆裡去,鍋裡的水正好燒開,端出來澆在上面,一陣白茫茫的熱氣伴着腥味蒸騰而起。
慕懷清将血沖幹淨,坐回來跟劉媪一起拔毛。
劉媪見她動作熟練,奇道:“小郎君怎的也會這些粗活?”
慕懷清笑了笑:“以前過了一段苦日子,自然就會了。”
-
再說趙知行剛回家,迎面就見廊上走來兩人。他以手掩面,剛想避開,卻被叫住了。
“哥!”
趙知行不得已停下來,叫了句“小妹”。
來人正是趙小苒和她的丫鬟翠翠。
趙小苒氣勢洶洶在他面前站住腳:“哥,聽說那慕懷清也跟着你一起去了?”
趙知行不敢出聲。
“我讓你帶我去你都不肯,你怎麼能帶他去!哥,難道你忘了當初他是怎麼來的趙家,怎麼欺負我的嗎!”
女孩今日一身百褶如意月裙,本像那初開的花,妍麗動人,眼下生起氣來,成了朵帶刺的花。
“是明澈提的,又不是我提的。”趙知行有些頭疼。
“可,可你也不能向着他啊。”
趙知行無奈道:“小妹,你莫要執着了,你已經知道雲程他——”
“哥,你胡說什麼呢!”趙小苒打斷了他。
趙知行見她半個字都聽不進去,也有些來氣了:“那你還想怎樣!他是我兄弟,說那些話已是不妥了。而且那慕無晦,你了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嗎?”
趙小苒眼淚都給他氣出來了:“好,就算,就算他無意,那慕懷清呢?他就是來破壞我們家庭的,你知道自從他來之後爹和娘吵過多少次架嗎?你知道娘又為此掉了多少眼淚嗎?他本來就不應該出現,他那個隻會勾引有婦之夫的娘要是識趣就不應該讓他找來!”
趙知行這下真的動怒了:“你的娘是娘,别人的娘就不是娘嗎!”
從小到大,這是兄長第一次兇她,她被吓住了,片刻呆愣後,哭聲大起:“你也和爹一樣,為了他兇我!我讨厭你們讨厭你們!”
說罷她頭也不回跑開了。
翠翠忙追了上去。
趙知行歎了口氣。
-
這幾日慕懷清都窩在房裡念書,約定的日子很快便到了。
詩會那天,幾人是步行過去的。霍澄平日裡走街串巷對各處都熟悉的很,去鸢尾巷便由他帶路,逐月這次沒跟來。
柳家财大氣粗,自從同陵社的社長換成柳江心後,便常在柳家别院聚會。
路上叫賣吆喝一片,霍澄在看見一家徐記燒餅時轉過頭來問幾人道:“老徐家的胡餅不錯,你們要不要嘗嘗?”
都是剛吃過早飯的,幾人皆搖了頭,霍澄就自己買了個。
那攤主都認得他了,手法熟練地包了燒餅遞過來:“霍郎君還帶了朋友啊。”
霍澄笑呵呵打着招呼:“對啊,我們正要去同陵社參加詩會呢。”
“詩會好啊,哎,我隔壁老王家的就在平樂社,聽過過陣子要辦個什麼蹴鞠賽,你們社有沒有接到消息啊,有的話我到時一定去看哈。”
“什麼時候啊?這我可就不知道了,等我去問問我們社長。”
“好嘞。”
不久一行人便到了鸢尾巷。鸢尾巷臨近主街,遠遠就能聽見市井喧鬧聲。連别院都坐落在這種位置,可見柳家财力。
門口柳江心正與人交談,見霍澄他們來了,上前同他們打招呼:“諸位一路走來想必也累了,茶水已經備好,請先進去吧。”
這柳江心極會做人,身為詩社社長,分明可以派人來接,卻是親自出門相迎,任是誰對着他都很難沒有好臉色。
他身邊還跟着一位少年,也笑着同霍澄他們打了招呼。
待他們進去後,那少年對柳江心低語道:“你還真叫了慕懷清來啊,他好像還沒加入我們同陵社吧。剛進書院那會鬧得沸沸揚揚,現在叫他來,其他人會不會有意見?”
此人叫做江承軒,哪個江?前段日子翻了龍舟的那個江。江柳兩家皆是富商,生意之事多有往來,是以江柳兩家的郎君打小就認識,正好又一同進了那崇臨書院,自然關系越發要好。
柳江心道:“你放心,我都打過招呼了。這慕無晦不簡單,認識認識總歸沒有壞處。”
-
别院中亭台水榭,修築雅緻,山石溪竹相映成趣,分明坐落在鬧市,卻讓人恍惚中仿佛置身幽谷,一草一木渾然似天成,這等園林勘造,定是大家手筆。柳家雖富,但不俗,對文人很是尊崇。
數十案桌擺放園中,已有不少人落座了。同陵社是崇臨書院的學子組建的,書院成立了多久,同陵社就存在了多久,這裡年紀最小的小到十四,最大的大到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