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大唐,永徽四年(公元673年)。
朔風獵獵,紫宸殿内的氣氛卻壓抑得如同凝霜。
金頂高懸,殿柱上雕刻着盤旋的金龍,威嚴中透着冷寂。
高宗李治,曾經意氣風發的天子,如今端坐龍椅之上,面色蒼白如紙,身軀佝偻得仿佛壓滿了歲月的重擔。
他的手微微顫抖,象征皇權的玉圭險些滑落。
下首之位,一襲明黃鳳袍的武後緩緩擡眸,眉宇間不怒自威。
她的聲音溫和而低沉,卻隐隐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朝政繁忙,臣妾願為陛下分憂。”
高宗未語,隻疲憊地閉上雙眼。
殿内的文武百官低垂着頭,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仿佛稍有不慎,便會引來雷霆之怒。
從這一刻起,武氏的手,正式握住了大唐朝局的命脈。
“天後理朝”自此成為常态。
武氏入主中樞後,治政如風卷殘雲。
她觀天象、察民心,勸農桑,薄徭賦,廣言路,推行一系列革新之策:
她削弱門閥士族的盤根錯節,破除李唐舊臣的世家壟斷,提拔寒門俊才;
她組建“北門學士”,廣納賢能;
又革土地之制,重修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