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源一向清正,做事穩妥,徐丞相從未想過私奔二字會和自己的孫子扯上關系。
而且徐宗源可真是太孝順了,留給了他一個這樣的爛攤子。
趙桓征是什麼人?京師哪家高門貴胄沒有東宮的眼線,誰家的公子哥寵妾滅妻,誰家的嫡女嫁不出去,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偶爾都會被趙桓征假意拿出來調侃。
那是調侃這些花邊流言嗎?那是給内閣大臣們上眼藥,意思是說,你們家裡的事瞞不住我,别以為東宮是吃素的。
也就是在楊世延在場的時候,太子才會裝出一副懦弱無知,事事請教的模樣。
正因為徐丞相了解太子的這一面,此刻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踱來踱去。
這麼久了,丞相府的人給太醫院告假,說太醫令身體不适。
趙桓征對這事絲毫沒有過問,徐丞相思來想去,覺得太子根本就是已經知道了徐宗源究竟為何消失。
不過是有旁的意圖,才會故意隐瞞。
這時候,徐丞相才發覺自己對于嫡孫,其實根本就不了解。從前他器重徐宗源,以為他有出世之才,是另一種高明,連趙桓征這樣的孤絕的人都能取得信任。
現在來看,自己真的是太過自大,他何止是出世,是根本避世,為了心愛的女子,連家族榮辱甚至性命都全然不顧的不孝子!
*
南下的馬車上,坐着雁翎和那對小情侶。雁翎看着楊詩瑤和徐宗源相擁着在馬車裡打盹,唇角也浮現出了姨母笑。
三個人從東宮逃出來已經往南走了七八日了。
那日東宮的大火,本來是徐宗源和楊詩瑤私奔的計謀,中間會扯上雁翎,完全是一個巧合。
當日,雁翎去給楊詩瑤請安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她錦盒中的煤油,猜測到了楊詩瑤或者想通過縱火,逃出東宮。
當初,救趙桓征的時候,她也曾用馬燈裡的煤油縱火,因此對煤油怎麼點火,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大婚當日,對楊詩瑤來說,是逃走的絕佳的時機,趙桓征去城外給大将軍送行,東宮最精良的守備都伴駕去了。
東宮守備空虛,宮人因為多日準備婚事,也很疲憊。
沒有人會防着剛剛登上太子妃榮寵的女人,會在這個時候縱火逃走。
至于那個屍首,則是從太醫院搬來的,徐宗源事先用防腐的藥水泡過,早已經擺放在了鳳翔宮。
那日夜裡,楊詩瑤隻需要将錦盒裡的煤油倒在上頭,然後趁宮人不備,換下宮裝,點燃帷幔,就會有太醫院事先安排的藥童接應她。
然而就在逃出鳳翔宮的往後院的宮門走的時候,迎面看到了雁翎。
雁翎跪在地上祈求楊詩瑤帶她離開。
帶着楊詩瑤逃走的藥童,本來要抽出靴子裡的匕首殺了雁翎,然而楊詩瑤在那一刻動容了。
她想到了那日湯泉宮裡,雁翎的喊叫。
“求求楊大小姐再救我一回。從前我在貴府門口,您就幫過我,我知道您是個好人,今日的事我絕不會透露給任何人,隻要能逃出去,我可以一個人離開,絕不拖累你半分。”
雁翎言辭懇切,讓人動容。
在殺了雁翎還是帶着雁翎一起走的猶疑中,善念讓她選擇了後者。
雁翎來不及叩首,就牽起了楊詩瑤的手,躲開了可能會有守備的地方,從最偏僻的宮道,一路走到了後院。
楊詩瑤覺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她有點慶幸帶上雁翎,因為雁翎從前在後院的浣衣所和岐黃院都待過好一陣子,那個徐宗源派來的藥童,顯然沒有雁翎對于後院的布局這麼清楚。
若沒有雁翎,還真的不一定能逃的出去。
好在有大火助力,東宮後院的人幾乎都去鳳翔宮救火了,雁翎和楊詩瑤在藥童的幫助下,一起翻出了東宮的圍牆,跳上了徐宗源早已經安排好的馬車。
三個人就這樣,趁着趙桓征還沒有從城外回來,一路南下逃亡了。
楊詩瑤是個心地極其善良的女子,這是徐宗源愛慕她的原因,也因此他能夠理解楊詩瑤會在危急關頭,沒有選擇殺死雁翎。
但是他不太懂雁翎的心。
趙桓征對雁翎的偏愛,沒人看不出來,而且兩個人似乎從前就有舊情,徐宗源不解為何雁翎還要逃跑。
“不是我不喜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就是……不想跟着他了。”
雁翎雙手抱膝,坐在徐宗源和楊詩瑤的對面,一雙美麗的桃花眼看着腳尖。
想起兩人重逢後,趙桓征做了許多讓她難過的事,她也不想作為一個侍妾,被他關在後院,每日的一切都是在等他回來。
但是她和趙桓征識于微時,愛與恨都盤踞在一起說不清楚,最後隻能這樣搪塞一下。
好在徐宗源有修養,沒有繼續問下去,他唯一的擔心是雁翎和趙桓征舊情難忘,若是後悔了,再找回去,對他與楊詩瑤來說是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