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爸,我回來了。”
回到招待所,進了張德雙的房間。
“坐,開水我都打好了。”
張德雙指了指放在小桌上的水壺。
“謝謝二爸。”
張夢知把其中一個飯盒遞給張德雙。
“沒想到這鎮上居然還有葷菜。”
張德雙看着回鍋肉說道。
“畢竟是個鎮,再怎麼樣也有人去吃。”
張夢知笑着說道。
“也對,再窮的地方也有富人。”
張德雙笑道。
“手藝不錯,這回鍋肉炒得很正宗。”
張德雙吃了一口,“不過還是夢知你炒得好吃。”
“在鎮上有這個手藝很不錯了,不能用城裡或是首都的标準來要求人家。”
張夢知這話一點也不假,一道回鍋肉就能看出一個廚子的手藝好不好。
“要是手藝不好,也輪不到他在國營飯店當大廚。”
張德雙中肯地評價道。
“嗯。”
這話張夢知認同,後來好多開餐館的老闆,大多數都是國營飯店的大廚出來單幹的。
在這方面,他們有着天然的優勢。甚至國營飯店解體後,承包人就是這些廚師。
隻是有些人不适合經營,飯店後面都倒閉了。有些人适合經營,努力把自己的餐館做大做強。
隻是大多數受到一些限制,沒能做成連鎖,比不了後面進來的國外快餐店。
過去的改變不了,可是未來勢必不再一樣。
張夢知就不信,有了先知的他還搞不過國外那些企業?不然,他可以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張夢知和張德雙在鎮上請了一位向導,一張大團結讓他帶二人去他們要去的村子。
“二位同志,路不好走小心腳下。”
向導很稱職,一邊走一邊提醒二人。
“謝謝同志,我們曉得了。”
張夢知沒跟對方說,他走慣了山路的。
至于張德雙,他倒是沒怎麼走過山路,所以路上有向導和張夢知時時刻刻注意他的安全問題。
“這一山接一山,老百姓想趕個場都要走很遠的路,真不容易。”
張德雙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本來就是夏天,哪怕一大早趕路他也累得不輕。
“是啊,太辛苦了。”
李向導抽着葉子煙,黝黑的臉上充滿了苦意。
這樣的山路在他們這地方再正常不過了,李家鎮上的居民有好多人祖上都從山裡走出來的。
“以後會好的,到時候每個村子都修上公路,趕場有車坐,都不用自己走路了。”
張夢知可是知道的,他們蜀省真的做到了村村通路,通水,通電的。
後世山裡的人趕場再也不用走路,有鄉村公交車載人趕場。
“那不知道要多少年去了,反正我們是看不到的了。”
李向導不抱任何期望地說道。
村村公路,這是他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
“等着吧,用不了多少年。”
張夢知打開水壺喝了口水說道。
三人身上都背着水壺,畢竟要走上一個小時的山路,不帶水可不行。
“哈哈,那老頭子我就等着了。”
李向導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甚至晚上回去還跟家裡人聊起了這段話。
當時沒一個人當真,直到幾十年後,他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想起了這段話。
“原來真的有人可以預料到未來啊!”
此乃後話。
路過一條河溝,又爬了一座山,終于到達了他們要去的村子——向陽村。
“你好,請問你認識周貴蘭嗎?”
張德雙拿出一張紙條,詢問村民。這個時候大多數村民都在地裡幹活,等到九十點鐘大家就回家歇着了。
因為張夢知他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位在地裡幹活的村民詢問。
“你們找周貴蘭?那個瘋婆子?”
被詢問的村民愣了一下後說道。
“她不是瘋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