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泱對事對人,向來秉持有緣最好,無緣自便。課上迷迷糊糊聽完紮哈故事,突然覺得有些事強求也未必不好。小小火苗也有燎原的偉大理想。專業上的彌補,學習上的提高,奔潰的夜晚就摸摸自己的腦袋,竟也熬了過去。再加上鄧秋月的不斷指導,那個夏天,任泱如願去了英國。
彈指之間就是五年,任泱成功畢業,在導師推薦下去工作室學了一年,毅然決然應了師哥的邀請,回了國。
導師和工作室的夥伴都表示過惋惜,可是任泱知道,兜兜轉轉努力了一圈,自己就是為了回到最初的起點。
國内事務所知名的不過幾所,加上歧視鍊的存在和框框條條的限制,很多人的靈感在一次次否定中極盡枯竭,墨守成規成了常态,土壤就變得貧瘠。但是總有人莽莽撞撞,以年輕作為底氣,頭破血流也想在這片土地上種活一朵鮮花。
任泱就是如此。
在大學的時候,任泱和李知傾意外認識,因為設計理念不同沒少吵架,倒是吵出了心心相惜。後來國内行業并不景氣,李知傾一意孤行,機場送别那天,任泱看到他身後好像有鬥篷張揚着熱烈,仿佛齊天大聖孤勇的意氣。所以後來臨近畢業,李知傾向她發出邀請,她在結束一年的學習後也回到蘇平。
畢竟齊天大聖,誰不想當一回呢。
國内行情不景氣,很多人都另尋出路,事務所人手不足,自從任泱正式加入後,李知傾也換掉了之前谄媚的形态,頗像一個榨幹員工勞動力的“黑心老闆”。
小事自己抗,大事喊爸媽。找房子這件小事,任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經曆從早到晚胡亂喊叫的鄰居小孩和加班回家後的超大水池景觀—水管炸了,任泱就差灰溜溜投奔外婆了。好在鄧秋月的一場及時雨,至少任泱不用每天聞雞起舞,從外婆風景宜人,與世隔絕的養老聖地,跑到市中心。
外婆知道任泱借住到了好友家裡,沒少給任泱送雞肉,讓她和簡曠好好補補。當然簡曠嘗過兩次之後,又掌握了炖雞湯的技術。
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