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順便這份證明太子清白的交叉對比圖也呈上去吧,還是以徐家表哥和那些學子的名義。魏雲笙也加上,估計皇上已經看出魏慶泰是自污了。”
“就是不知道魏慶泰到底有什麼把柄在二皇子手裡,讓他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林若溪想不通,魏慶泰不願意,以他的家世能力,完全可以拒絕,二皇子目前還奈何不了他。
甚至他身為左副都禦史,有監察百官之職,直接上折子參奏二皇子都是可以的,頂多以後在官場被二皇子給排頭吃。
可他得罪了二皇子,一定會受到太子的拉攏和庇護,哪怕他也不投靠太子。
但有句話不是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還有句話說,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敵人弄的少少的,如此才能成事。
太子這點氣度應該是有的,所以魏慶泰不敢得罪二皇子,隻敢自污,還是一二皇子黨的身份,被太子黨拉下馬的自污方式,二皇子察覺了他的小心思,也不好做什麼了。
那麼這個把柄一定很重要,重要到魏慶泰甯願舍棄官位和清流名聲。
“這件事我倒是知道一點,”林如清沉吟,“宮中的魏才人,是魏慶泰的嫡出長女,早年有過一門青梅竹馬的婚約,後來那人死了,沒多久便被一旨招進了宮裡。魏才人從進宮就不得寵,一直幽居在深宮,很少出門,幾乎和冷宮差不多,她心裡應該是有前未婚夫的。”
林若溪吃驚,這不就相當于給皇帝戴了綠帽子?“這事你都知道?”
不應該啊,魏才人進宮時,他們都還小呢,之後也很少見到這個人,哪怕是宮宴。
林若溪也沒有在記憶中挖掘出這個人,真就是冷宮棄妃了,宮裡也很少提起,彷佛沒有這個人。
“是很小的時候,在乾清宮意外聽到的。”
林如清小時候,皇帝為了彰顯恩寵,時常會招他前往乾清宮,那時候他小,皇帝也沒什麼避諱。
有一回,禦前大總管匆匆彙報,魏才人生病了,是郁證。
皇帝随口說了一句,“還惦記着前夫呢,”便安排李總管找太醫悄悄去看診,一定要把人治好了。
他才知道宮裡還有這麼一個人,之後在宮外好奇打聽過,發現她居然是魏家的女兒,還是東平郡王家未過門的前兒媳。
當時,東平郡王隻有一個世子,父子倆骁勇善戰,皆死在了戰場上,郡王爵位傳給了過繼來的孩子,此人平庸,且早已娶妻,和郡王妃有着千絲萬縷的血緣關系。
這麼說吧,他的親生母親和郡王妃算是同族姐妹,而他又是東平郡王的族人,所以才選了他。
林如清不知道皇帝把魏才女召進宮的目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政治需求,不然何以在她心有所屬的前提下,還召進宮?
但進宮後,從未寵過是真的,所以魏才人給皇帝‘戴了’綠帽子,且這麼多年一直‘戴着’。
這件事皇帝心裡清楚,也是默許的态度,但絕對不能爆出來,放在明面上。
皇家的威嚴不容有失,一旦爆出來,必定要處理掉魏才人,甚至連累魏家的清白名聲和一家子性命。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魏慶泰是為了皇帝的面子,和保住自己女兒,才主動自污的?
“那看來,他的事還有回旋的餘地?”林若溪詢問,她不确定皇帝對此會采取什麼樣兒的态度。
林如清沉吟半響,“看他的選擇吧,他沒有讓侄子避開這次科考,或許便是打算借機讓位,扶持侄子上去。他自己擔着罵名,退出官場。”
“這麼做,他的女兒是不是徹底安全了?”林若溪疑惑究竟是什麼樣兒的目的,讓魏才人被關在宮裡一輩子?
會是什麼影響到皇家的秘密嗎?魏才人是威脅警告兩家的人質?
“當年,東平郡王父子驚才絕豔,于戰事上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東平郡王掌握的是海軍,曾多次出征海外,在朝廷面臨西北,東北和西南的圍攻時,穩定了海上安全。
可随着陸地上的戰事告落,父子兩快速隕落,且都是得了怪病的情況下,死在了戰場。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你注意沒注意到,當年多線用兵,人手糧食多有緊缺,但沒有完全斷絕過,那幾年其實天災不斷,”林若溪沉吟道。
她是搞金融的,糧食一直是金融界最大宗的商品之一,更是牽扯其他期貨價格變動。
國際局勢穩不穩,和糧食問題有很大的關聯。
所以關注糧食問題,以及在金融上的走勢變化,一直是她重點關注的重要信息之一。
穿越後,她在查看林家賬目時,不自覺就關注了糧食,用後世的方法一算,便發現當年戰事的蹊跷之處。
國内的糧食安全一直獨立于世界之外,又息息相關,華爾街對于國内的糧食問題一直有所關注,甚至出手過幾次狙擊,但都被打了回來。
她看過那些卷宗,對國内情況好奇,不僅核算過當時的情況,也估摸算過曆朝曆代的糧食産量,心中大緻有個數。
但當年糧食的數量很奇怪,雖總是拖拖拉拉,營造出一種各種缺糧的錯覺,但其實數量遠超正常水平。
她之前以為,是太平倉起了作用,朝廷拿出了儲存好幾年的舊糧,加上雖有天災,但也并非完全沒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