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了好幾家,因為确實病情嚴重,那些大夫隻做了登記,買藥回來後,便把砒霜攏到一起,自己服下了。”
“他的社會關系查了嗎?”
“查了,隻和來喝酒的人接觸過,不和任何人親近,他應該是知道兇手是誰的,主動閉店一天,給兇手提供了殺人空間。”
“再去調查,我不信張指揮到酒館的一路上沒人看到,”蕭承軒絕對無法容忍火燒貢院的幕後黑手登上高位。
如此喪心病狂,要是成了帝王,大乾朝豈會安穩?天下百姓要怎麼辦?
“還有,負責貢院修繕的工部官員和匠人一定有人知道,把他們一個個都給我調查清楚!以及在貢院巡邏的軍丁,他們在貢院巡察,總有人發現異樣。”
“可是我們人手不夠,還有此次巡察的軍丁是三千營調來的,我們也......接觸不到。”
之前六皇子為了避嫌,從不去接觸京城各大軍營,現在有需要時,想調查也不容易。
而更糟糕的是,不過片刻,就有人來報,“工部兩位官員在牢裡畏罪自殺了,而工匠們招出讓他們刷火油的,正是這兩人!”
“呵,這滅口的速度可真快啊!”六皇子氣笑了,同時也更肯定,事情絕對不是二皇子幹的。
他已經被關入鳳陽高牆,已經沒機會出來了,那把罪責都推給他就是,何必畏罪自盡?
除非他們知道,事情不是二皇子幹的,為了自己不在重刑下吐出真相,直接一死了之。
這樣他們的家人興許還能保下一命!
朝中能有此威勢的,除了太子,便是三皇子!
蕭承軒目光眯了眯,五皇子不可能,甄家在江南經營的不錯,堪稱土皇帝,但在京城沒有多少份量。
五皇子拉攏到身邊的人,都是通過甄家提供的銀錢收買,讓他們幫着搖旗呐喊行,這種殺頭的買賣絕對不敢幹!
太子有這個實力和足夠的利益叫人臣服,隻要未來太子登基,他們的家族便會扶搖直上。
此時賣命,不過是為家族其他人鋪路罷了。
而三皇子......文人氣甚重,有時還有點心軟的毛病,更是憐香惜玉。
很少有人會把殺伐決斷和心狠手辣與他聯系到一起,六皇子也不覺得他能做到這個地步。
但宮裡的賢妃?
六皇子想起幼年一件小事,皇子小時候都居住在皇子所,由奶嬷嬷負責照顧教養。
每個皇子有四名奶嬷嬷,三皇子小時,很是喜歡依賴一位劉嬷嬷,後面她便莫名其妙犯了錯,被攆出皇宮。
這并非個例,而是從小到大,三皇子身邊的人,但凡他親近喜歡的,都會因各種原因犯錯被排擠出去。
漸漸地三皇子便不與宮人親近了,一心一意依賴賢妃,有任何事都要去詢問賢妃意見,是整個皇宮,對母妃最依賴最親近的。
太子母後早亡,二皇子雖然親近劉貴妃,但個性強硬,一向是劉貴妃順着他。
四皇子很小便沒了母妃,五皇子個性霸道,甄貴妃溺愛,養成他頤指氣使的性格,對甄貴妃雖有孝心,卻既不恭敬也不會過分親近。
他自己就算了,和母後相處還得時時小心,處處注意,免得惹了皇帝的眼。
所以唯獨三皇子,是最親近孝順母妃的,這也讓他有了一個好名聲,叫文人推崇。
可以說,三皇子的性格脾性,是賢妃一步步引導出來的。
後來出宮,六皇子曾經查問過,發現伺候過三皇子的人全都消失了,一幹二淨,一個都沒留。
他便知道,賢妃這個看似溫良的女人,實則心狠手辣。
而火燒貢院能一舉毀掉二皇子,要是操作得當,還能把線索引到太子身上。
六皇子甚至覺得,或許皇帝已經隐約查到與太子有關,故而幹脆利落結案,讓二皇子背鍋!
但也有可能太子動手,徹底拉下二皇子這個對手!
無論如何,六皇子不想放過這人,更不願他登上帝位,禍害朝綱。
所以哪怕頂着皇帝的怒火,也要一查到底,就算為了朝廷威嚴,皇家臉面,不把事情揭露出來,也要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而不是稀裡糊塗的,讓這件事就這麼過去。
“殿下,舉人徐瑾瑜攜幾位考生拜訪,說有線索提供。”
“哦?快請!”六皇子雙眼一亮,正愁人手不夠,線索斷得太快,這便有人提供了。
“殿下,我與同窗走訪了京城大小店鋪,發現預購買火油的人是工部一名小吏,此人潛逃在外,并未被捉拿歸案,請殿下派人追查。”
也并非人人都不懼死,這個小吏發現不對勁,連夜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