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州府大人和考官便到了坐在上座。
楊桦離那位考官位置近,在貢院考試時遠遠看過一眼,來之前康緻也給他細細說過,考官姓齊,是京城來的大學士,門下學生衆多,在朝廷各處當值,為人嚴肅冷硬,常闆着臉讓人猜不出他的心思,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想和他攀關系,搭上他就相當于觸及到京城的官員關系網,說不定哪日就遇到貴人平步青雲了。
宴席已經漸漸熱鬧起來,已經有不少舉人想湊過去和齊學士混個臉熟,楊桦作為解元一開始說了幾句後便不在開口,不時有幾位舉人過來敬酒,他也學着些人情世故,省的有人說他為人木讷假清高。
幸好和大家也有得聊。
他往康緻和方子銘的方向暼了眼,兩人被大家夥兒圍住正在推杯換盞,楊桦深吸口氣,注意到主位桌上剛上來的點心看着眼熟,怎麼像于喬做得蛋黃酥。
齊大學士沉着臉去拿那塊點心,蓦地察覺到楊桦的視線,便開口問,“楊解元年紀輕輕想必喜甜,你嘗嘗這點心味道如何。”
楊桦忙雙手接過,一聞便知道,這點心确實初自于喬之手,有日子沒做點心了,不知怎麼拿到了宴席上。
齊學士見他吃得香甜,拿着點心左看右看,嘗了兩口卻放下了,幽幽地歎了口氣。
一旁候着的人察言觀色,想把點心撤下去,卻被他攔住了。
“這點心味道确實好,我隻是想起了些往事,不免有些懷念。”
楊桦一直做傾聽狀不作聲,齊大學士主動說道,“我家小兒也最是嗜甜食,他在家時廚房常準備點心,他不在家這些日子,我在桌上再也沒見過糕點了。”
說完還頗為懷念的歎了口氣,楊桦不明所以,又不好開口問詢,端着臉都要僵了,好在一旁的侍從是他帶來的心腹,适時勸慰,“老爺,少爺隻是出門散散心,早晚會回家的,您還在這兒他能走哪去呢?”
“這麼久了也不給家裡捎封信,我知道他一定還在怨我。”
“老爺,莫要多思了。”
主仆倆自顧自的對話,楊桦一句也沒聽懂,看樣子這個齊大學士家裡出了些事兒,所以本就冷厲嚴肅的一張臉又染上了些許憂傷,看着更讓人不敢上前搭話了。
宴席也快接近尾聲,主桌上那兩盤蛋黃酥不知被哪個舉人來敬酒時順手拿走許多,最後盤子裡隻剩下一塊,還有人酒喝多了想吃幾口甜食壓一壓,目光也不住地偷偷瞄着那塊點心。
酒足飯飽,應酬也結束了,幾位官員都先行離席了,剩下這些舉子們也能自在些。
此時氣氛輕松愉悅,負責操持宴會的管事這才略帶歉意地鞠躬行禮,“抱歉抱歉,宴上的點心原想多定一些,但這是從下邊縣城拿過來的,實在是數量不多,我們托人也訂不到了,隻能拿上兩盤,這點心叫蛋黃酥,若是大家喜歡可以去縣城定做。”
有人問,“偌大的府城難道買不到?”
“這我可了解,這點心隻有我們青縣有,定點心都要排号呢,而且啊也是獨此一家,不信你們問問楊解元。”
說話的舉子正是青縣同鄉,也在縣學讀書,所以自然知道隻有楊桦的夫郎會做。
衆人的目光看過來,楊桦眉梢一揚輕笑着點點頭,康緻适時宣傳起來,“過些日子,楊解元有意在府城開點心坊,到時候各種各樣的新奇糕點大家夥都能見到了,各位記得來捧場啊!”
“那我得去嘗嘗,剛剛我隻吃了一半,還沒吃夠呢。”
“是啊是啊,肯定要去捧場的!”
結束時大家還在讨論着點心,宴會結束的不算晚,才過晌午,楊桦想着今日就回家,方子銘也要一道同行,而康緻家裡又來信催他回京,所以三人便在府城暫時分别了。
臨走時康緻偷偷把楊桦拽到角落,懇求道,“楊兄,我想了想還是把甯哥兒的事兒寫信告訴我大哥了,但還沒收到回信,我也不知他會如何做,若是他本人沒去打擾他們父子倆,那你就當做不知道,回頭讓喬哥兒也别在他們面前提起,若是我表哥親自去找人了鬧出什麼麻煩的話,你們是鄰居,還請多照顧一二。”
“我明白,你放心。”楊桦答應下來,“你也保重,明年春闱再見。”
“我在京城等你們,到時候帶你們好好遊玩一番!”
回到客棧,于喬已經收拾好行李,還把他們買的那些禮品細心包好,打算帶給家裡人。
三人歸心似箭,青縣的舉人們也都一齊動身回鄉了,到城門口時正是清晨,原以為路上不會有什麼人,剛一進城就有隊伍敲鑼打鼓的迎接他們。
青縣一下子考中了六名舉人,這是史無前例的事兒,值得好好慶賀一番。
考慮到大家舟車勞頓,隻是寒暄幾句就讓他們先回家休整改日再設宴。
到家時,于家爹娘和于正玉哥兒都在門口眼巴巴的望着呢,見到他們下馬車立馬迎了上去,一家人說不出的高興,喬母拉着于喬不撒手,嘴裡念叨着不枉辛苦讀書這麼多年,于老爹則十分滿意,誇自己選兒婿的眼光太好了,别人哪有他這個見識!
大好的日子喬母早就備好了飯菜,又叫上甯哥兒和遇兒,不大的小院裡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吃過飯,遇兒坐在于喬腿上,正玩着他們從府城和他帶回來的玩具,和于喬貼貼,不時往他懷裡拱一拱。
喬母見于喬那麼喜歡孩子,又勸道,“這回楊桦都考上舉人了,你們也該要個孩子了,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多好啊。”
于喬瞅了身邊的楊桦一眼,兩人交換了個眼神,這才面帶笑意點點頭,“等明年春闱結束,我們就要。”
“欸這就對了,趁娘現在還沒老掉牙,還能給你們帶孩子呢。”
于老爹打斷她,“楊桦現在是舉人了,家裡頭都能買仆人了,還用得着你帶孩子,再說了,到時候于正也生一個,看你咋忙得過來?”
喬母不贊同,“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你大兒子有孩子那天了,還是我小兒子更有盼頭!”
她這話成功地把衆人的目光引向于正,挺高的漢子瞬時縮起了身子往齊玉身旁藏了藏,于正捂着臉反駁,“都别催我,去催喬哥兒去!”
喬母恨鐵不成鋼,瞪他一眼。
于喬放松地靠着楊桦也笑了。
晚些時候,他倆休息好了,一家人才商量起開鋪子的事兒,喬母和于正自是同意,于老爹還有些顧慮。
歲數大了離開了一輩子生活的地方着實舍不得,可老話也說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日子現在越來越好,也該往出挪一挪了。
衆人商定好後,于喬做主大手一揮,“那就這麼說定了,咱們去府城開個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