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去府城的事兒,也需要好好準備準備。
于喬好些日子沒做點心,縣城的客人知道他們回來了,又聽說楊秀才考上了舉人還是解元,一窩蜂的都想去拜訪拜訪,點心單子更是多得忙不過來。
剛回青縣時還和舉人們參加了幾個宴會,後來一些小宴楊桦就找理由推脫了,想着回家多陪陪于喬,也幫他忙活忙活。
這些日子于喬都在家教喬母做點心,于正和于老爹已經提前去府城租鋪子了,有康緻交代的管家幫忙,很快就談妥了一個地段好價格也适中的鋪子。
開鋪子的銀子是于喬和楊桦出的,讓爹娘出了人力了,就不能再讓他們出錢了。
況且這一年多也賺了不少錢,在府城開個鋪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于喬幫喬母在家收拾行李,村裡人知道他們要搬家,相熟的人都會來看看。
“我說于老漢,你這老了老了還能進城去享福了,這輩子真沒白活啊!”
“是啊,不僅兩個兒子生養的這麼好,找的兒婿也這麼好,你家那可是舉人老爺,這日子還愁過不好嘛!”
于老爹在院子裡聽着大家夥的恭維,樂得皺紋都增了許多。
喬母在屋裡努努嘴,“當時你爹還說不想走呢,你看現在,巴不得快點去呢。”
“快了,咱們後天就出發,把鋪子收拾好就開張。”于喬也笑。
廂房裡,齊玉也在收拾行李,他來這一年,本以為東西不多,可一收拾竟裝滿了兩大箱子還有兩個包袱。
裡頭大多是各種季節的衣裳,還有于正給他買的小玩意,書本鏡子還有香燭簪子,他去外頭幹活兒時看到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都會給他買回來,常有這樣的驚喜。
齊玉十分寶貝地把他們裝進了兩個小盒子,系在包袱裡貼身帶着,生怕放箱子裡給壓壞了。
還有一個小包袱裝着他剛被救回來時身上穿的那件劃破的衣裳。
齊玉隔着包袱拍了拍,竟一點也不想把這包袱帶走,從前的生活好像已經過去了很久,他現在感到十分滿足,再也不想回去了。
可他至今也沒和于正挑明自己完全恢複記憶的事兒,心裡面總覺得不踏實,卻又不想開口打破平靜,說到底他還是怕的,怕于家人知道真相後對他拒而遠之。
齊玉猶豫許久,還是想着繼續瞞着,他懦弱地不想讓于正疏遠他,更離不開他。
一家人的行李裝了整整兩個馬車,到府城後,于喬先去看了他們租下的鋪子。
門面寬敞,旁邊是布莊和酒樓,人流量确實很大,後頭緊連着一間竈房,平日裡可以在這做糕點,後院還有兩間廂房和一間小一點的廂房,這樣一家人也能睡得下。
這鋪子确實方方面面都不錯。
他們店裡已經有桌椅,又重新定了櫃台擺放點心,還是像從前擺攤那樣,既賣糕點又賣糖水,鋪子名字也還是原來那個。
楊小東和于喬擺過攤,對這套流程都熟得很,有他在前頭忙活,喬母也能輕松些,等生意邁上正軌了,再雇人做點心也不遲。
因着他們是從下邊縣城過來開店的,屬于外來戶,府城本來就有幾家老字号的點心坊,若是不宣傳,這個市場也打不開。
思及此,楊桦出了個主意,“小喬,咱們可以找一些貨郎和跑腿的走街串巷替我們鋪子吆喝吆喝,大概兩三日就夠了,到時候再開業,即使顧客不多,也會有很多人來看熱鬧。”
于喬當即同意,“我還想找兩個畫師把咱們賣的糕點都畫出來,貼在門口這樣大家就知道我們的點心和其他鋪子不一樣,想嘗嘗的自然會來光顧,還可以雇人來排隊,有人出于好奇也會進店裡看看。”
兩人又商量了許多辦法,等開張那日,鞭炮聲響過後,果然門口就排起了隊伍,楊桦也在櫃台前忙,轉身時悄聲問于喬,“怎麼找了這麼多人來排隊,都站到街上去了。”
于喬無辜的笑,“我忙起來都把雇人來充場面的事兒忘了,那些都是真正來買糕點的客人,你莫要瞎說。”
楊桦聽罷十分驚訝,趕忙把試吃的點心端出去,還不到一個時辰,蛋黃酥就全都賣光了。
本想着還是要做饑餓營銷,可這賣得也太快了,楊小東忙前忙後額頭都出了汗,齊玉也在一旁幫着收銀子,一家人齊上陣也忙不過來。
晌午時候隊伍中的人還不見少,康記錢莊的管事帶着賀禮過來,進門便拱手祝賀,“開張第一日生意就這麼好,恭喜恭喜!”
“康管事太客氣了。”
“這是我家少爺的心意,您就别推辭了。”
康記錢莊在府城也有名望,很多人都認識大管事的,見他們在一旁交談便紛紛側目,心裡也不免嘀咕,連康管事都畢恭畢敬的,想必這店的老闆也是有些身份地位的。
寒暄片刻,于喬在身後适時遞上準備好的點心禮盒,管事急忙推辭不肯收。
于喬讓他收下,“我們開鋪子您幫了這麼多忙,我們還要好好謝謝你呢,這點心是我們最新的口味,您拿回去嘗嘗,日後想吃了就叫人來取便是。”
管事聽罷看了眼楊桦的神情,這才安心收下了。
還不到未時鋪子所有糕點都賣完了,于喬考慮到這種情況還特意多做了一些,想不到也不夠賣。
生意好,一家人自然高興,可是把齊玉和喬母累壞了,吃過晚飯便早早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