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涼了。"他對着江臨川僵住的背影笑道,"不過...挺甜的。"
---
次日上午10:00
國家文物局新聞發布廳
閃光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記者們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台上的兩人。
林予安穿着深灰色西裝,領口微敞,鎖骨處的饕餮紋身若隐若現。他坐在台上,姿态懶散,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敲着桌面,目光卻時不時瞥向身旁的江臨川。
江臨川依舊是一身素白唐裝,長發用烏木簪束起,面容沉靜如古井。他面前放着一份蓋着紅章的鑒定報告,修長的手指輕輕搭在文件邊緣,像在安撫某種無形的躁動。
台下記者竊竊私語——
"真的是林予安?那個毒舌網紅?"
"江教授居然親自為他站台......他倆不是關系不好嗎?"
"聽說趙志鴻已經被國際刑警帶走了......"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各位媒體朋友,關于《青山煙雨圖》真僞争議的專家鑒定結果發布會,現在開始。"
江臨川微微颔首,接過話筒:"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複檢,确認《青山煙雨圖》為二十世紀高仿品。"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字字清晰,像一把鋒利的刀,精準剖開真相。
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檢測報告的高清影像——
1. 紙張纖維分析:顯微照片對比顯示,畫紙纖維結構不符合明代宣紙特征,而是20世紀仿古工藝。
2. 顔料成分檢測:X射線熒光圖譜中,某些元素的峰值明顯異常,證明部分顔料為現代化學合成。
3. 筆觸動态還原:通過數字模拟,某些筆畫的起承轉合帶有明顯的現代繪畫習慣。
最後,畫面定格在一處放大細節——山石皴法中隐藏的錦灰堆暗記。
"最關鍵的是這個。"江臨川指向屏幕,"這是林靜堂先生的錦灰堆技法沒錯,但這個第三轉折——"他放大筆觸細節,"不是林先生的手筆。"
全場安靜了一瞬。
"錦灰堆講究'斷中有續',每一處轉折都暗藏氣韻。"江臨川的聲音冷靜而笃定,"但這個轉折生硬刻意,明顯是後人模仿。"
林予安的指尖在桌下猛地掐進掌心。
屏幕上的筆觸特寫清晰得刺眼——那個被江臨川指為"後人模仿"的第三轉折,他再熟悉不過,小時候的回憶在腦海浮現。
"——林先生?"
江臨川的聲音将他拽回現實。林予安擡眼,正對上那雙琥珀色的眼睛,對方指尖在報告上輕叩三下——這是他們小時候約定的暗号。
他忽然明白了江臨川的用意。
"确實拙劣。"林予安突然起身,随手扯松領帶走到屏幕前。他指尖點在那處轉折上,嗤笑一聲:"我父親最恨這種刻意賣弄的筆法。"鎏金袖扣在燈光下晃過江臨川的眼睛,"諸位看這個收筆角度——"
他故意側身擋住攝像機,手指在屏幕上畫了個圈:"仿造者太想表現'斷紋'效果,反而漏了錦灰堆最關鍵的'藏'字。"餘光裡,江臨川的睫毛幾不可察地顫了顫。
"所以林先生也認為這與令尊無關?"《文物周刊》的記者追問道。
林予安斜倚着演講台,突然笑了:"我父親要是看到這種拙劣模仿..."他轉動着不知何時出現在指間的鋼筆,"大概會把這幅畫塞進仿造者嘴裡。"
"......發布會到此結束。"
閃光燈漸漸熄滅,記者們三三兩兩地收拾設備準備離場。林予安松了松領帶,長舒一口氣——這場硬仗總算打完了。
他側頭看向身旁的江臨川,對方正低頭整理文件,長發垂落,遮住了半邊側臉,卻遮不住那股與生俱來的清冷氣質。
"江專家。"林予安用指節敲了敲桌面,"謝了。"
江臨川擡眸,琥珀色的眼睛在燈光下顯得格外通透:"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