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韓靖川教的綜合防治法後,李老伯家的旱地裡小麥蚜蟲少了許多,雖沒有全部消滅,但麥子至少不會大幅減産或絕收了。
等将來在田地周圍再種上些薄荷,想必還能進一步抑制蚜蟲。
村裡其他也為蚜蟲煩憂的村民紛紛找到李老伯家詢問究竟是用了什麼妙招。
李老伯也沒瞞着,把防治方法一五一十告訴了大家。
一時間村裡的柳樹下全是摘柳樹葉的人。
經過此事,韓靖川意識到在生産力落後的時代,農民是真正意義上的靠天吃飯,即便有人發現了好的種地、除害方法,僅是靠着口口相傳,也很難惠及他人。
目前能買到的農耕方面的書籍,大都編寫的晦澀難懂,連韓靖川讀起來都頗為費力,對于普遍不識字的農民來說,即便有錢購買也基本看不懂。
說來奇怪,農耕是立國之本,朝廷重視糧食産量的提高,卻很少真正想辦法幫助各地的農民更好地種地。除了京城附近的農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耕種器具、方法外,其餘地方的農民就隻能靠祖輩經驗種地了。
韓靖川想或許他可以盡自己所能來為勤勤懇懇的農民做些什麼。
于是他利用課餘時間仔細研究農耕書籍,再結合自己和舒樂在現代時了解到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開始整理編寫田間管理手冊,蟹稻共生和生物農藥篇章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讓這本手冊讀起來通俗易懂,他還會偶爾配上一些簡筆畫,力求讓目不識丁的人也能通過這本手冊受益。
這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韓靖川還算靜得下心。待他日後考上功名,就可以想辦法進一步推廣這本手冊了。
舒樂知道韓靖川的打算後很是支持,平時沒事就會琢磨以前有沒有接觸過什麼種植知識。
他媽媽喜歡養花,經常會在家庭群裡發“養花必須知道的十個知識”、“四大注意事項”、“花花草草防蟲驅蟲懶人速查”之類的帖子,他有時遇到感興趣的也會看上幾眼。
現在不管有用沒用,他都拿筆記了下來交給了韓靖川。
大壯後來隔幾天就會往縣裡跑一趟,一方面是替村民向韓靖川送些禮,以表達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是把地裡的最新情況和遇到的新問題反饋給韓靖川。
一開始有的人家送的禮比較貴重,知道韓靖川不收後,就換成了後山摘的果子、家裡母雞下的雞蛋,禮輕情意重。
————
有了更多的實際經驗,韓靖川寫農事方面的策論時,不再浮于表面,論證紮實,環環相扣。
謝景岚很欣喜韓靖川這樣的變化。
春天是踏青的好時節。
文思堂這幾年每年都會組織文思雅集,謝景岚帶着學生們賞花、品茗、吟詩、作賦。
原主前年複學時正好錯過了當年的文思雅集,因此這是韓靖川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很是新奇。
活動當天,大家需自行準備吃食和筆墨紙硯。
韓靖川想着正好借這個機會給店裡的冰粉和新上的桑葚酒打打廣告。
每年的雅集主題不同,今年謝景岚定下的主題是海棠詩會。
距離廣安縣不遠有一片海棠林,花開正豔。
衆人在海棠樹下席地而坐,行飛花令,輸者罰飲一杯桑葚酒。
酒過三巡,令至酣處,程康琪卡了殼,急得用折扇猛敲額頭,滿座哄然。
飛花令算是熱身,下面才是進入正題。
謝景岚照例率先出題,限題“白海棠”。
韓靖川踱步花間,詩興大發,須臾,詩成。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果然在理。
午膳時間,韓靖川把不同口味的冰粉分給了謝景岚和同窗。
程康琪過完年後還沒去過品百味,這是他第一次嘗到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