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月,同學們又忙碌起來,教室、圖書館坐滿了人,要考試了,要放寒假了,肯定要考個好成績才好回家見父老鄉親。
餘苒也跟着忙碌起來,特别是她還想着讀研,就更要有個好成績。現在她已經完成了《民國女神探》,手裡就剩下一本《蹉跎歲月》,也不着急,寒假完成就行,所以,餘苒全身心地投入到備考中。再加上她有空間加持,時間比人家多出好幾倍,等到考試的時候,她已經反反複複複習好幾遍了,現在如果問她哪個時期出了幾個大文豪,有什麼作品,她是如數家珍。而且,她這個蹭課的,也跟曆史老師提出參加考試的申請,她想看看自己對這些曆史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
考試周時間拉的比較長,隔幾天考一門,輕輕松松就考完了。外地來的學生早就買好車票,歸心似箭,考完試就撒丫子了。餘苒給老媽寫了封信,說是要繼續在雜志上兼職,春節前兩天再回去。
然後餘苒就接連幾天跑市場,把空間裡存的新鮮水果、蔬菜都賣了出去。吃膩了大白菜、蘿蔔、土豆的人們,看到新鮮蔬菜,再貴也想換換口味。看看人家那個黃瓜、西紅柿,好新鮮啊,遠遠地聞着就有一股清香味。還有人家那水果,保存的怎麼那麼好。還有那夏天都少見的櫻桃、草莓,雖然賣的貴,10塊錢一斤,嘗嘗味道總行吧,送人送禮也是佳品啊。更何況大京城,從來不缺有錢人,餘苒的那點兒存貨幾天就清空了,餘苒也又多了幾萬塊錢。
餘苒趕了幾萬字,在回家前去雜志社給沅沅送稿子,順便送點兒年禮---水果,還有自己熬的草莓醬、櫻桃醬。當然也給布谷編輯寄了份年禮,但他的就隻有兩種、數量翻倍的果醬了。餘苒也給房管所的餘京倫餘大哥送了份年禮,一兜蘋果、梨,再加上一兜新鮮蔬菜,把餘大哥給高興的嘴都合不攏了。餘苒拜托他幫着踅摸市中心的房子,平房、樓房都行。
臘月二十七,吃完中午飯,餘苒安撫好兩隻黑白寵(把他們收進了空間,不好帶回家),就回家了。再不回去,過兩天各機關單位都該放假了,餘苒可不想和他們一起擠車。到了縣城,餘苒找地方将存在空間的二手自行車取出來,就騎車回家了。
到家受到了大黃的熱烈歡迎。餘苒把自行車推進院子,關好大門。走進自己住的東廂房,暖融融的。估計是老爸覺得自己該回來了,怕自己挨冷受凍,提前把爐子生起來了。餘苒打開爐子看了看,不需要換蜂窩煤,也沒有再把爐蓋蓋上,水壺放在爐子上。又去看看正房和東廂房之間的暖氣爐,也沒有問題。
餘苒回到自己屋裡,把沐沐、萊萊放了出來,“看看,這是奶奶在老家住的屋子。”兩隻,一個立起身子,前爪搭在餘苒的身上,另一隻在底下抱腿求抱。餘苒抱起萊萊,又伸出一隻手撸着沐沐:“要過年了,咱們在家呆幾天就回去,委屈你們兩個了。”
住慣了有暖氣的樓房,老家平房生爐子還真是不習慣,光穿着毛衣、毛褲還真是不行,太冷了。餘苒找出自己的中式小棉襖,立馬穿上了。又抱抱沐沐、萊萊,“你們兩個進去吧,老家太冷了。晚上奶奶進去陪你們。”
餘苒去廚房看看有什麼菜,順便把黃瓜、西紅柿、茄子、柿子椒每樣拿出兩三斤,韭菜也拿出來二斤,年三十兒包餃子用。櫥櫃裡有饅頭花卷,餘苒就熬上兩米粥,炒一個醋溜白菜,再來一個豬肉炒土豆柿子椒就行了。
老媽到家的時候,餘苒已經準備的差不多,就差炒菜了。看到閨女回來了,還是很高興的:“老閨女回來了!”看到廚房裡的幾樣新鮮菜,更高興了:“這是在哪買的?”
“在縣城裡遇到的,覺得不錯,就買了點兒。”
老媽:“你還沒少買,多少錢一斤?”
“韭菜是四塊錢一斤,其它的三塊。”
老媽驚呼:“這麼貴啊!你還買了這麼多!”
餘苒心說市裡賣的價兒更貴。
“你那個土豆裡還放那麼多柿子椒,咱們自己吃,土豆就行了。柿子椒可以留着待客。”
餘苒笑道:“那一會兒我跟老爸吃,您看着!”
“那不行,我都吃了一冬的土豆白菜了。”
餘苒嗤笑一聲:“您也知道吃了一冬的土豆白菜了,連個柿子椒您都不舍得給我們吃,您花錢了嗎?”
老媽沉默,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