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日,餘苒約了高中同學來小院兒一聚。前一天,餘苒就在空間裡把大菜---滿滿一鍋紅燒排骨、土豆燒牛肉、紅燒魚做了出來。其它的就是幾個炒菜---臘肉炒蒜苗、幹煸豆角、尖椒炒雞蛋,幾個涼菜---燒雞一個,拍黃瓜、芹菜腐竹花生米、蒸茄子,算了算,有十個菜,夠吃了。主食是米飯和饅頭,管夠。
十點鐘開始,就有同學陸陸續續地來了。馬遠志近水樓台最早到,想着能幫餘苒做點兒什麼。餘苒剛分配他擇豆角,童玲、淩雲、紀鵬就到了。幾個人一起,擇菜的擇菜,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一會兒就做好了準備工作。餘苒告訴他們大菜昨晚就做出來了,茄子也蒸好了,人都來了再炒菜就行了。
幾人進了客廳,餘苒招呼大家坐下,又端來綠茶,給每人倒了一杯,從冰箱裡拿出兩個水果拼盤,招呼大家吃點兒水果。幾人開始聊各自最近在忙的事,也順便給大家科普下專業知識。馬遠志講法律知識,遇到的案例;餘苒則講了最近的論文對象---杜牧和李清照;淩雲講經濟學上的一些觀點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紀鵬則講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外國友人的奇聞轶事。幾人聽的很是專注,直到沐沐的叫聲驚醒了大家。
餘苒快步走到大門口迎客,讓沐沐退到一邊,打開門一看,又來了三位---周青山,李铮,還有班長嶽禹。餘苒笑了,“歡迎歡迎,快進門。”又問嶽禹:“班長,你怎麼和他們兩個一塊兒過來了?”嶽禹是在南方上的大學,畢業後分回了老家縣城的圖書館,今天能和他們兩個一起過來确實很稀奇。
嶽禹回答:“最近兩周在市裡學習,正好昨天去找周青山,聽他說今天在你這兒聚聚,就一塊兒過來了。說起來咱們也很久沒有聚了。”
餘苒點頭,“是呀,年紀大了,就有很多事兒身不由己。”
招呼三人進客廳加入群聊,餘苒走回廚房。看看時間快十一點,餘苒先用電飯鍋把米飯做上了。然後拍黃瓜,拌茄泥,芹菜腐竹花生米餘苒買的是現成的,又把燒雞拆了,分别裝盤,放到餐廳的桌上。原來的空房被餘苒改成了餐廳,離廚房近,端菜方便,人多的時候用。西廂房的雜物房被改造成了客房,靠近衛生間。
童玲過來找餘苒,說他們在争論多寶閣上的一個小擺件—-雞缸杯,讓餘苒過去評理。餘苒過去一看,正是上次王教授過來講過的,餘苒就鹦鹉學舌般講了一遍,把幾個人給說傻了:“狀元,你不會連古董都懂吧?”
餘苒笑着解釋:“兩個星期前我導師過來看到這幾個小擺件,剛給我講的,還是熱乎的。我買這個東西,隻是覺得好看,真的不懂。”又對衆人說:“這是我在信托商店買的,不算貴,幾十塊錢。還要看運氣和眼力。”
幾人點頭稱是。
餘苒就又給他們講另外幾個小擺件的來曆,怎麼看。幾人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講完,餘苒回了廚房,電飯鍋的紅燈已經變成保溫,餘苒又拿了幾個饅頭放進去,幾個大小夥子,餘苒還真怕不夠吃。趁着沒人,餘苒也去餐廳将幾個大菜也從空間拿出來了。然後開始炒菜,幹煸豆角稍微費點兒功夫,需要小火煸熟,轉成小火後,餘苒用另一隻鍋做臘肉炒蒜苗,尖椒炒雞蛋,這兩個都是快手菜。
餘苒炒完菜後叫幾人過來吃飯,叫童玲拿筷子、拿碗、拿杯子,又從冰箱裡拿出汽水和啤酒擺在餐桌上。男生都選擇了啤酒,餘苒和童玲拿了汽水,将兩種飲料倒入杯中,幾人幹杯開吃。幾個大小夥子立馬奔着肉菜去了,嘴裡一邊吃着,一邊還不忘評點“好吃好吃。”餘苒趕緊拿勺子幫童玲盛到碗裡,真怕再晚幾秒就讓他們搶沒了。馬遠志和淩雲見狀忙喊停,給餘苒和童玲每樣單獨分出來一碗,然後才讓男生們繼續。
不到十五分鐘幾盆肉菜就見了底,不過大家也吃的差不多了,速度慢了下來,知道吃素菜緩解油膩了,幾人也有心思聊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