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說兩口子過了幾十年,然後重新來過,再結次婚,再辦次婚禮會是什麼感覺?餘苒本來以為自己不說心如止水,也不會有什麼恐婚、不安惶恐或是非常激動的感覺。可事實并非如此,哪怕過了一輩子,如果你心裡裝着的還是這個人,你還是會激動、會期待、會惶恐,唯恐中間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好在一切順利。
九十年代的婚禮,不會像六七十年代讀語錄、唱紅歌,也不會像後世那樣新娘穿白色婚紗、新郎着西裝或是燕尾服,老父親把辛苦養大的女兒交給新郎,主婚人緻辭,新郎新娘交換誓言、互帶戒指之類的,餘苒和老柳的婚禮更像是親朋的聚會,主婚人介紹完新郎新娘,證婚人上來宣讀結婚證證婚後,現場的人就開始喝茶、聊天、靜等開席了。更何況興谷縣就這麼大大的地方,男方女方的親屬湊在一起,發現很多都是熟人或是有着盤根錯節的親戚關系。
主桌上坐着餘苒的父母、老柳的雙親、以及陪客的親屬,雙方親友按照餐桌上寫的名字就坐,一般是新郎、新娘家的親友各坐各的,免得因誰也不認識誰而尴尬。開席了,大家開始吃吃喝喝。餘苒和老柳比較累,還需要敬酒,還得要家長陪着,為什麼?有些人不認識啊,得家長做介紹。好在請的是至親好友,兩邊加一塊兒也就二十幾桌。就這樣也把餘苒、老柳累夠嗆。總算是敬完酒了,兩人回到主桌兒的位置,趕緊吃口菜、扒拉口飯。
這會兒餘苒是徹底放松了,領了證、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對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其它的就看緣分了。結婚當天,餘苒住在了老柳家,餘苒和老柳住在二樓,其他人都住到了樓下。雖然如此,餘苒還是覺得挺别扭的。又堅持了兩天,第三天回門,餘苒和老柳帶着禮物去了餘苒家,也就是那個2号别墅,老爸做飯,老媽打下手,一起吃喝了一頓就散了。哥嫂回了自己的小家,老媽也回了老家,她也要上班啊。老爸現在住習慣了二層小樓,在這裡種花養草自得其樂,隻有周末休息的時候才回老家了。
餘苒和老柳回了自己的1号别墅,把三小隻放了出來,都歡歡喜喜地上蹿下跳,餘苒和老柳也舒了口氣,還是自己的小家舒服。不過想想,也許多了自己這個外人,婆家人也覺得不舒服,這會兒正在感歎人終于走了呢。唉,人貴有自知之明。
晚上叫老爸過來一起吃飯,餘苒問老爸:“這次回來我媽怎麼這麼消停了?我哥的房子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