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旻都城坐落于瓊山秀水之畔。三百年前,南陵也曾是京師重地,而後夷敵進犯,天子親征,才遷都北方。太祖的陵寝也在這裡。戎馬一生的開國皇帝便靜卧在這山水之間,俯瞰時間長河中的後世不肖子孫。
護送燕琅玉南下的車馬儀仗入了都城之後,便以緩慢而威嚴的禦駕姿态前行。幡旗招展,鳴羅聲聲,青牦皂纛長舞于風。
失蹤已久的旻皇驚現南都,禦駕回銮。
儀仗逶迤十裡,過承天門,隻見提爐香燈引行在前,豹尾大槍迎空高豎,金瓶香盒芬芳盈道……一片金玉迷眼,浩浩蕩蕩,乃是皇帝禦辇幸臨之景。
百姓夾道圍觀,一時萬人空巷。
儀仗最終于留都宮殿停駐,百官列隊跪迎,那銮車的棱窗上有道手臂擡起的影子拂過。
這時位列百官之首的人會意起身。
青年玉袍輕铠,左懸銀劍,右佩玉绶,是韓歧。他回首,替天子開口,允許百官平身。
遙想彼時,燕琅玉當廷賜他尚方寶劍,無上榮寵,也是在百官之前。
他接劍,曾跪地許諾燕琅玉,說大旻最後一支精銳如今在自己手中,若京師危急,他定排除萬難,北上勤王——深沐皇恩多年,歧,以死相報。
但人總是會變的。若能自立為王,誰又想對他人俯首稱臣呢。
韓歧置身金玉儀仗當中,再迎太子,如夢似幻,那時他承旨接劍的滿腔感動,好似又悄悄回到肺腑之中……一切宛如就在昨日。
周圍那麼靜,韓歧耳畔卻如同回蕩着千萬種聲音,他聽到自己無數精忠報國的承諾,也聽到裨将向他哭訴糧草被奪、他的大軍已經山窮水盡的窘迫……也聽到國之即亡,鄉紳竟不願對饑疲已久的将士援以糧草,以及那句“皇帝輪流做”的譏诮!
他聽到自己的劍第一次對百姓出鞘了。
血濺在絹窗上,聲音那麼細微,卻那麼清晰……
他燒了朝廷讓他勤王的聖旨,一卷金帛在火舌中滋滋作響,他的目光凝結在上面,漸漸模糊。可就在這時,火盆中倏然乍現皇太子堅決的回眸!望向他的那道目光寒若堅冰、利似鋒刃!
韓歧身體莫名抖了一下。
定睛一看,火與飛灰都已經散去,那股焦味也無蹤無影——眼前隻是提爐與香燈的金影,與沁人心脾的芬芳。
沒有聖旨,沒有火盆,唯有驷駕煊赫的沉楠禦辇。禦辇之中坐着的,隐約是他很熟悉的一道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