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琛坐在房間裡看着進來的人,含笑說道:“你扮得還真挺像的。”
歸平連忙摘下面具:“郎君快饒了我,走在平留的身前是真别扭。”
平留則打趣道:“讓你當一回郎君你還不樂意,要不是我身形與郎君差得多,我還不讓給你呢!”
“坐下歇歇。”
平留和歸平二人坐到了桌前。他們跟着許琛一起長大,這些年私下裡許琛都不讓他們拘禮,一直拿他們當兄弟般看待。
許琛問:“有聽到什麼嗎?”
平留:“我佯裝問路時感覺當地人對安縣令好像頗有微詞,但是對蔡知府倒是印象不錯,說蔡知府對下面這幾個縣一視同仁,每年定期到各個縣巡視,處理一些疑難案件,而且也沒有排場架子,去年還收押了一個惡霸,那人仗着跟安縣令有些關系,在鄉裡橫行霸道許久了。”
“看來蔡無何确實跟他們不是一心。”許琛想了想,又問道,“可有人跟着你們?”
歸平點頭:“有,不過我們裝作不知。”
此時袁徵來敲門說官驿送來了午飯,許琛便和袁徵一起到了正房的堂屋。夏翊清已經等在桌前了,見二人進來,夏翊清便擡手指了指桌上的菜。
許琛:“有毒?”
袁徵大驚:“竟有人敢下毒?”
“不是毒。”夏翊清解釋道,“隻是會讓你渾身乏力隻想睡覺。”
“那……我們?”袁徵問。
“吃啊,既然有人讓我們吃,我們就得好好吃。”夏翊清又指了指杯子說,“把這水喝了再吃。”
許琛笑了笑:“我算是知道了什麼叫做班門弄斧了。”
袁徵看了二人一會兒,問道:“大王竟還懂這些?”
夏翊清停頓片刻,看向袁徵道:“行正,如今我們三人在一處,有些事我不好瞞你。我也知道此次出來天家定是給了你旁的任務,你放心,回京之後你要如何向天家回報都随你,我們不會幹涉,也不會怪你。”
袁徵聽言,鄭重地向夏翊清和許琛躬身一拜:“二位是徴的救命恩人,穆學士又于我有知遇之恩,請高密王和平甯伯放心,不該知道的徵一概不知。”
袁徵在出發之前确實接了另外的命令,天家讓他仔細觀察二人的一舉一動,看他們有沒有藏着什麼秘密,是否有不規矩的言行和想法。袁徵自接了皇命後一直很忐忑,他知道高密王和平甯伯同窗多年關系親近,也知道天家一直對公府并沒有徹底放心。可是穆學士對他亦師亦友幫助頗多,這二人是穆學士的學生,他若真發現了什麼也是難辦。
結果到江甯府這一路,二人行事坦蕩,且願對他以字相稱。二人雖然年紀比他小,但一直對他十分照顧,平甯伯的兩個手下對他也十分尊重。
昨晚平甯伯對自己及時出手相救,而更讓他感動的是,當時與高密王一直護着自己。袁徵心裡很清楚,他們三人之中隻有自己的命最不值錢,章侍郎都能在這裡失蹤,他不過一個五品修撰更不會被對方看在眼中。高密王将他護住,便是讓行刺之人有了顧忌,畢竟刺殺大臣和刺殺皇子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高密王剛才直接言明自己的難處,還說了并不在意,這更讓他過意不去。他原先并不了解高密郡王和平甯伯,如今相處下來他才明白為何穆學士一直說他們二人是難得之人。
許琛笑着說:“行正你這是作甚?都說了我們不會為難你的,快坐。”
袁徵這才落座。
他們三人在京中時都是習慣兩餐兩點或兩餐三點,便是一日早晚兩頓正餐,兼之早點午點,偶有消夜果。但驿站因着要照顧不同作息,慣例是做一日三餐,所以午間也送來了飯菜。三人本就不算太餓,又因着知道這菜裡下了藥,便隻草草吃過。飯後,夏翊清将解藥給了歸平,囑咐他如果骁騎衛中有人出現症狀一定要立刻報告。
等歸平離開,三人便開始分享彼此查到的線索。
袁徵率先道:“這十幾份卷宗我已仔細看過一遍。失蹤的少年在十到十七歲之間,男女都有,不過其中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失蹤的女孩中,出身大戶人家的都在十五以上,出身農家的則大多是十歲。而失蹤的男孩普遍年齡都在十五歲以下。”
夏翊清:“這倒有些意思。”
袁徵繼續說道:“無論是行商還是讀書人,家中女兒多在閨閣之中,大多在十五之後開始議婚,在議婚期間是可以相對自由一些的。而農家的女兒則沒有這些規矩,她們十五歲左右就嫁人了。”
許琛說:“男孩子年齡偏小恐怕是因為再大一些不好處理了,無論是誘騙還是使用蠻力劫持,十五歲左右的男孩子力氣和心智都已與成人相差無幾。”
夏翊清點頭:“有道理。而且農家的孩子無論男女,因為勞作,看起來都更成熟一些。”
袁徵補充道:“還有一點,報丢的這些孩子在失蹤前都去過晚屏山。”
許琛:“也是晚屏山?”
“你也查到了晚屏山?”夏翊清看向許琛。
許琛點點頭:“看來我們得去一趟晚屏山了。”
說動就動,許琛立刻安排下去,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三人乘官驿中的代步馬車直奔晚屏山而去。
馬車上,袁徵問:“大王和平甯伯可否為我解解惑?”
夏翊清說:“我聽說安淳槐挺愛去晚屏山的。”
“我聽說秦淮漳覺得晚屏山适合放松。”許琛接話道。
夏翊清:“是啊,晚屏山在常溧縣和奉新縣的交界處,秦淮漳的宅邸在奉新縣,安淳槐的宅邸則在常溧縣。”
袁徵:“大王和平甯伯是覺得安縣令與秦轉使在晚屏山藏着事情?”
許琛道:“秦淮樟是江南路轉運使,江南路轉運司在江甯府江甯縣,他為何要舍近求遠地把自己的宅邸選在隆興府奉新縣?看他昨兒請客時的手筆,還有他的穿着打扮,斷不會是缺錢到要在地價更低的奉新縣置辦家宅。還有,地方官皆是三年一任,最多做滿兩任就必須調離,外任地方官員可住官衙,又有添支和公使錢可以暫時租住宅院,秦淮漳何必在江南路安家置宅?”
夏翊清将目光從窗外收回,道:“這裡面少了一個人。”
袁徵:“少了一個人……?”
許琛明白夏翊清的意思,于是向袁徵解釋道:“秦淮漳是正四品左通議大夫,安淳槐是從八品宣議郎,官品相差八階。而從差遣上來看,他們也并非直屬上下級關系,中間還隔着蔡無何,他們是怎麼勾搭上的?”
夏翊清點頭:“對,照昨晚接風宴的形勢看,蔡永和他們确實不是一路,所以這其中應該還有别的人。”
袁徵略想了想,道:“這樣說來,或許這個牽線之人就是此事的關鍵。”
不一會兒三人就到了晚屏山。晚屏山地處兩縣交界,兩地的人都喜歡到此處來遊玩。且晚屏山半山腰有一座觀音廟,相傳求姻緣很靈驗,所以很多适齡女子也都會到這裡來上香求告,這也就使得晚屏山遊人衆多。
雖有骁騎衛跟随,但袁徵還是有些擔心,幾次提醒要小心。
夏翊清道:“無妨,他們不敢真的對我怎麼樣。倒是行正你,千萬别離開我們單獨行動。”
袁徵點頭:“是,我知道。”
一行人為了照顧袁徵,走得并不算快,用了小半個時辰才走到半山腰。
看着袁徵氣喘籲籲的樣子,許琛打趣道:“行正,你這般年紀,可不該隻有這樣的腳力。”
夏翊清:“知白,你們習武人的體力自然不是行正這種讀書人可以比得上的。”
許琛笑道:“開個玩笑而已,你們倆人都太緊張了。尤其是行正,你不用擔心,與我們在一起絕對保證你安全。”
“話雖如此,但昨晚那一箭……”袁徵坦誠道,“确實有些吓人。”
許琛和夏翊清又安慰了袁徵幾番,他們這樣邊走邊說,終是到了觀音廟。觀音廟香火頗盛,夏翊清他們來時都穿的便裝,此時往來的人多,許琛自然不會離開夏翊清和袁徵身邊,他低聲囑咐了幾句,歸平和平留便帶着同樣便服出行的骁騎衛散在廟中其他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