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
但孩子給父母帶來的,并不隻是幸福,還有無盡的痛苦:他們知道這個孩子注定會離開他們,如果選擇愛他,也就要承擔分離時的悲痛。
愛是美好的,路德維希想,所以父母還是生下了他。
但愛也會給人帶來痛苦,所以隻能遠離,隻要不接近,就不必承擔分别的悲痛。所以父母為路德維希提供了最好的醫療條件,不計一切地要讓他活下去,但他們從不會來見他,連隻言片語也不會存在。在他死去後,親人無需為他落淚,這大概就是路德維希想起前世最為慶幸的地方,他愛自己的父母,即使他們從未見面。
而現在,路德維希從皮爾洛的身上,從他漫不經心的話語裡,忽然察覺了一點上輩子的影子——與父母截然相反,他在試圖靠近他。
不該是這樣的,為什麼?
明明如果彼此太過靠近的話,最後分别時隻會有無盡的痛苦。
“……保羅一定會生氣,安德烈亞,你打不過他的,”路德維希說,“如果要轉會,我想去不同的地方。國米也在米蘭,安德烈亞要是想我了就來找我,你知道我住在哪。”
皮爾洛表現得好像他剛才隻是随口一說一樣.“那你就等着我去找你吧,小少爺。”
窗外大片大片的原野飛速奔騰着,火車在大地上前行,卻像是被綠野裹挾着後退。路德維希托着下巴專心緻志地看向窗外,皮爾洛抱胸垂着眼,似乎睡着了,但餘光裡,他看見金色的發絲在風中飛舞,好像翻飛的白鴿。
路德維希和AC米蘭成功簽約的消息在足壇裡掀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但迅速又歸于平靜,因為6月10日,歐洲杯正式開賽,各國的名宿球星粉墨登場,幾乎所有歐洲球員的轉會都暫停,球員渴望在歐洲杯踢高身價,俱樂部希望在歐洲杯驗驗貨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荷蘭和比利時。
所有球隊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坐擁無數球星的意大利,小組賽兩勝一平成功小組第一出線,唯一讓人驚訝的是對陣瑞典時,前鋒們紛紛啞火,而主教練迪諾·佐夫臨場戰術無疑保守到極緻,最後悶平瑞典。
這場比賽路德維希在現場,布馮跟他一起。
圍觀了一整場因紮吉、皮耶羅和托蒂無數次踢中門框或者高出看台,布馮忍不住跟路德維希吐槽:“天呐,他們怎麼回事?”
這場比賽意大利确實踢得很怪。
意大利國家隊向來有以尤文圖斯為基礎建隊的傳統,上半場因紮吉和皮耶羅這對尤文圖斯雙子星共同首發出場,迪諾·佐夫希望在國家隊賽場上重現他們的魔法配合,但是這對斑馬兄弟顯然迷失在了瑞典嚴絲密合的防守中。
和意大利比起來,瑞典的球員顯得星光黯淡,但正是這樣,從球員到教練都顯得不驕不躁,嚴格執行戰術。讓人郁悶的上半場結束了,迪諾·佐夫在下半場開局就用托蒂換下了因紮吉,這個換位簡直莫名其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因紮吉并沒有犯什麼錯,意大利隊不進球隻是缺了時機。
不過迪諾·佐夫顯然有不同意見。
“迪諾·佐夫選擇用托蒂換下因紮吉,嗯,也許他是想利用托蒂強大的進攻能力攻破瑞典的鐵桶陣,上半場因紮吉在瑞典後衛的嚴防死守下找不到機會……”
意大利解說選擇找補,而其他解說則将重點放在因紮吉上。
因紮吉面無表情地走向第四官員,雖然心情不好,但好在還是跟要替換他的托蒂擊掌了。攝影機期待地盯着他走向替補席,希望得到什麼新的反應,可惜因紮吉隻是把自己摔進了替補席,沒有和主教練當面爆發或者其他更激烈的動作。
不過面無表情的反應也足夠媒體們在賽後大做文章了。
尤其被換上的托蒂也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在迪諾·佐夫保守的戰術下,最終意大利遺憾收獲平局。
和沮喪的布馮相比,路德維希顯得平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