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說費德塞維是個共和國,其民主政治并不成熟,權力長期把握在一個黨派手中,形成了民主獨裁的奇怪局面。
費德塞維交際會期間爆發沖突,坦勒拒絕出席擊劍延遲賽,代表團在拒絕三次費德塞維邀請後打道回府。
坦勒離開的那天下午,西洛德斯克政首病危,其代表團申請提前離場,遭拒。這件事直接加速了兩國關系的惡化,成為洛德斯克統一保衛戰的導火索。
在一片嘈雜裡,東洛德持中立态度,并在坦勒離開的第二天直接跑路。
西洛德見協商無果,選擇和其他兩個國家一樣直接離開。在最後一個代表團離開不久,費德塞維外交部長就以反叛罪逮捕了其下屬蒙伽。
這次打着和平友善名号的交際會以徹底的失敗告終。
一年後,西洛德斯克政首因肺癌病逝,享年五十三歲。他培養的繼承人溫思檀接手軍隊,繼續與主和派即宣發部合作。
溫思檀上位後立做的第一件事是廢除種族歧視法。
這一行為遭到舉國質疑,被戲稱為“不知輕重的秤砣”。這位年輕的政首以此為借口限制國内言語自由,并宣布遊行示威違法,最重可判絞刑。
他甚至将整棟指揮部大樓的玻璃窗都安上了黑色的窗簾,撲滅了之前主和派賦予的意義。
休戰期十五年,西洛德斯克暫停農業自主生産,建立集中公社,實行糧食分配制度。商業發展被迫停滞,絕大部分的私有财産充公,全部用以發展地下軍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