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時候是一起,走的時候是各走各的,淑娴不知道王爺有沒有婚假,反正人是跟着其他阿哥一塊走了,許是去了衙門吧。
馬車搖搖晃晃,因為是在内城,因此速度并不快,淑娴也不急着回府,中間拐彎去了趟糧食店街,滿載而歸。
香噴噴的豬頭肉,夾在棋子燒餅裡,簡直要把淑娴香迷糊了。
“你們也都吃點墊墊,等會兒回府還有的忙。”
就算王爺不回去,她該見的人也要見。
王爺的兒女,府裡的幾位格格和侍妾,後院的仆婦、丫鬟和太監,既然昨天晚上已經說定了,後院交給她來掌管,她總是要認一認人,立一立規矩的。
跟着福晉出來的石榴和葡萄聞言各取自己愛吃,石榴拿的是驢打滾,葡萄吃的是炒肝。
淑娴在家吃了兩個月的素,一朝破戒,看見什麼都想吃想買,以至于買了滿滿當當二十幾個油紙包。
“福晉買這麼多,是打算給大格格她們送去嗎?”石榴提醒道,“格格們從前養在宮裡,這外面的吃食可能吃不慣。”
福晉肯定是一片好心,但旁人未必領情,再好吃也是民間之物,聽說權貴人家對入口的東西都特别講究。
“不送。”淑娴果斷回答道,“給大格格她們預備的見面禮裡沒有吃食。”
她好歹也是看過宮鬥劇的人,當然知道送吃食是最不保險的。
給府裡人的見面禮是早就準備好的,主打的就是一個經濟實惠還安全。
給大格格、二格格、三格格和四格格預備的見面禮都是一套衣服、一套鞋襪和純金的長命鎖一枚,隻是樣式不同。
給大阿哥備的禮則是衣服鞋襪和金如意。
給府中格格、侍妾準備的是镯子,格格們是金镯,三名侍妾是銀镯。
石榴松了口氣,這才跟福晉說起她們幾個人昨晚打聽到的消息。
“府裡之前一直是王爺身邊的袁嬷嬷管着,大阿哥也是袁嬷嬷照看,府裡的下人都是内務府出身,之前還有些不服袁嬷嬷的,趁着王爺不在府裡時候鬧騰,結果王爺回來之後把所有相關的奴才都退回内務府了,現如今一個個可老實了。”
石榴不是内務府包衣,可也知道内務府的規矩,一旦被退回,那隻能被安排去做苦差事了。
自己的前程沒了不說,可能還會連累家人。
“聽說退回去整整九十六人。”
她們幾個昨天晚上打聽到此事的時候,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倒不是同情那九十六人,而是……那可是内務府的包衣大爺們。
說是包衣奴才,但内務府的包衣都是皇上的奴才,放到外頭那也是大爺,輕易沒多少人敢招惹。
不說旁的,包衣裡連娘娘都出過好幾位了,大官小官的也都有,沒當官的在貴人身邊伺候也跟着沾了貴氣。
外頭是一聽是内務府出身的,總是要敬上三分。
王爺卻是直接退回去足足九十六人,還是在沒有明确證據的情況下,這便是皇家嗎,旁人不敢得罪的,在王爺這裡好像真的隻是伺候人的奴才。
淑娴:“……”
王爺清退内務府包衣一事,她之前也聽說了,隻是聽說的内容沒有這麼具體,不知道是一下子清退了九十六人。
可見王爺昨天的應承不是在說大話,為袁嬷嬷,王爺能清退九十六人,若是府裡有跟她作對的,想必王爺也不會手下留情。
至于得罪内務府,呵,王爺連得罪太子都不怕,還怕得罪内務府。
淑娴一顆心在肚子裡穩穩當當的放着,甚至因為今早的見聞,開始覺得自己從前的計劃保守了些。
皇家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戒律森嚴’,王爺如今活得比她想象中更肆意,像七福晉,也比她想象中的皇子福晉生活更自由。
八福晉就更不用說了,當着直郡王的面便敢譏諷她還暗指惠妃偏心,可也未受什麼懲罰,連指責都沒有。
她完全可以更大膽一點。
王府後院的下人被聚集到正院,最前排是各處的管事,男女老少都有,像膳房的管事是位年長的内侍,針線房是嬷嬷,茶水房則是年輕的丫頭……不過管事還是以内侍太監居多。
“奴才拜見福晉。”
幾百人齊刷刷行禮的動作和聲音,直面現場還是挺讓人震撼的。
假如每人每月的月銀是二兩,面前這三四百人,一年的俸祿加起來就有差不多八千兩,再加上衣食,加上平日的打賞,一萬兩是打不住的。
不過淑娴也知道,各處用多少人都是有規制的,郡王府的規制就是如此,将來等王爺被革爵為光頭阿哥,規制會跟着下降,這裡的人也會少個大半,就是不知道到時候這王府的面積會不會也跟着降級。
好歹是親兒子,還是第一個立住的兒子,但願康熙到時候不會派人來拆房子,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像庫房什麼的還是不要放到邊緣位置,免得将來被拆了去,裡頭的東西可能也會跟着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