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獨自登上情人坡,找到曾和唐雅一同看過風景。
晚風浮動,思緒幽微。
忽然想到,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裡那段舉世聞名的文字來,他寫:“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我想,以我之平凡,追唐雅之非凡,若追得上,也可算成就大事業了吧?那麼我不自覺想問,追她到今時今地,我在第幾境上。
細細思量,得出的答案,令人挫敗。
尚在第一境。
時光百年一瞬,中山先生的忠告言猶在耳,他老人家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再聯想,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抛頭顱灑熱血,幾十年如一日苦苦求索,方得功成。而我追唐雅才兩年有餘,居然想打退堂鼓,不禁自慚形穢。由是一腔熱血湧上心頭,我決心“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霎時間,我豪氣幹雲,大踏步下山往宿舍樓走去。
路上,給唐雅發短信,曰:“你等着,哥們兒我這輩子跟你死磕到底了!”
片刻後,她回消息過來:“怎麼?你是準備跟我打一架?”
這當口兒,我膽子正肥得沒邊兒,居然怼回去:“總之,你領會精神就行了!”
她又發:“你喝了吧?!”
我回:“是有點兒上頭,但不是因為酒精。”
她發:“你就作吧!”
呃。
——04——
一月二日,周五,距離唐雅的生日還有四天。這天下午,我忙完跨年晚會的所有工作後,打車直奔機場。當晚,落地北京。因為到的太晚,我沒去驚動唐雅,隻在她學校外那家我常住的酒店辦理入住。
次日清晨,早早來到她寝室樓下。
現今她住研究生公寓,住宿條件比之前的宿舍好很多,也允許男生拜訪,但我還是習慣性的站在樓下等她。正如我所料,剛剛六點一刻,她就下樓,懷裡抱着一本厚厚的醫學專業書。她沒想到我會來,目不斜視的往食堂走去。我一路尾随,想看看她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發現我。
進食堂,拿餐盤,點餐,找座位,落座,用餐……
直到我實在忍不住,坐到她對面,她才望向我,面帶驚訝問:“你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伸手從她餐盤裡,拿個包子狠狠咬一口,道:“姐姐,你走路都不看人的嗎?我都跟着你一整路了!”
她素面朝天,可笑起來的樣子依然令我心動,說:“誰讓你不聲不響的,沒看見我在背東西?”
我不滿意她的答案,又把她喝過一口的八寶粥也搶了過來。
她把餐盤往我跟前一推,說:“呶,都給你!”
說完,起身去刷校園卡,重新買一份早餐回來,還特地挑了我愛吃的糖餡兒包子給我。
我笑逐顔開,擡手接過,趁機捏捏她食指。
她隻瞪我一眼,難得沒動用暴力。
早餐後,她要趕學校的班車去醫院參加規培。望着緩緩駛離的班車,我隐隐心疼,從她刻意僞裝的笑容底下,我能清晰地感知到她的疲憊。于是,我掏出手機撥電話給老媽求助:“媽,我剛見過小雅姐了,她氣色看起來好差。我想煲個湯給她補補,可是不知道咋弄咋辦?”
老媽照例先感慨一番:“哎,也真苦了這孩子了。一個女孩兒在外地,還是學醫,身邊又沒個人照顧,氣色能好才怪咧!正好你過去,就多待幾天好好照顧照顧她,要是錢不夠媽媽給你轉……”
我這位老媽,霸道且唠叨,舉凡開口必是長篇大論,對唐雅的事尤其如此。其實,老媽待唐雅也并非一開始便如此。若非要細究,她究竟是何時開始對唐雅格外上心的?
答案是,自從唐嬸過世開始。
同樣的年少失恃,或許是因為老媽感覺自己與唐雅同病相憐。也或許是因為唐嬸臨終前曾對老媽有囑托,她囑托老媽要多照顧唐雅。又或許是因為唐雅懂事上進的令人心疼,叫老媽忍不住多加關心。再或許是因為唐雅與我自小親近,有她的地方就有我……無論出于什麼原因。總之,老媽對唐雅的事很上心,上心到她一唠叨起來,我都抓不住重點了。
“媽,”我打斷她,然後重複最開始的問題,“我就是想問,你能不能給我推薦個做法簡單點,但效果好的補氣血的湯,然後告訴我怎麼煲?”
“能。”老媽有些不開心了,用詞變得精簡。
“什麼湯?”我問。
“紅棗枸杞烏雞湯,這個湯正适合小雅現在的情況。”老媽答,接着她大緻說了下做法。
“聽起來好複雜,還有沒有更簡單點的?”我問。
“沒别的,你就煲這個!我編個短信發你,你照着做就行。”老媽答。
“遵命。”我答應。
之後,我跑去超市采購食材。
回到酒店,找後廚借了砂鍋和爐竈,然後在酒店大廚和老媽的聯合指導下,折騰一整天,終于煲出一鍋紅棗枸杞烏雞湯。臨近傍晚,我掐着點兒将煲好的湯裝進保溫桶,一溜小跑奔向唐雅宿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