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永遇樂
這日,回明宅時剛過午後,明惜月剛換掉滿是塵土的騎裝就收到魏家下的帖子,請韓少爺去家中吃茶。
明惜月看着手頭厚重的請帖犯了難,雖說她一向不拘小節,并不執着于東京人 “三道帖”的傳統,在曆城時經常剛收個随手寫的條子便去找同窗們赴約了。
隻是她一時拿不準,若此次前去赴約,兄長知道後會不會不高興?
最後是崔姐姐幫她拿了主意,說魏家是金城名門、與崔家也算世交,吃茶而已想來無礙,便做主同意明惜月帶小萍前去赴會。
去後,小萍見魏宅十分氣派,不輸許多京城官員的宅院。
明惜月進門後也對着魏公子一通稱贊,說得魏成一時不好意思起來:
“韓兄弟說笑了,蘭州不比中原,地方雖大但實談不上精緻。”
于是小萍便覺着這魏公子倒是個實在人,看着與自家小姐年齡相仿,怪不得兩人很談得來。
茶席之上,明惜月見魏成竟準備了類似“三炮台”的茶飲,很是驚喜。
她曾經很喜歡喝八寶茶,今世又實在厭煩了點茶,外加上騎了半日的馬、口渴得很,便連喝了好幾泡。
随後,魏成又與她主動提起了關隴一代的趣事。
明惜月借機詢問他可曾去過敦煌,對方回說魏老爺早年遊曆時似曾去過,還說那邊風景别緻,别說中原了連與金城這邊相比也迥然不同。
她又問“若是從蘭州去往敦煌,是否可行?”
魏成回:“聽說此行一路皆是荒漠、路程艱險,韓兄弟還是不去為妙。”
明惜月仍舊不信邪,又追問了許多西北的傳聞,魏成都一一做了解答,還感慨道:“韓兄弟對西北的了解頗深啊,在下佩服……”
小萍見眼前兩位少爺談笑間你來我往,又想起從前在汴京時小姐僅靖王爺一個朋友,而如今去了曆城卻結識了許多同窗,一向不與人交際的明惜月竟然也開朗了起來,還真是難得。
“韓兄弟,之前聽你在書院請假說想來西北遊曆,愚兄一時還不敢相信,沒想到竟真在蘭州遇上了。”
魏成主動幫客人續了茶水,又道:“之前聽韓兄說起過這‘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之喜,如今看來果真令人愉快至極啊。”
明惜月笑笑,心說人生四大喜、這才到哪兒啊,于是回說:“那小弟也祝願魏兄早日金榜題名了,皆時一定‘苟富貴,勿相忘’啊,哈哈……”
“多謝韓兄了……”
小萍眼見兩位公子互相吹捧了一番,随後便聽見魏公子問起:“對了韓兄弟,之前在學堂時曾聽夫子提及過,說韓兄弟如此聰慧、若将來能科舉緻仕,定能如小明大人般一次中舉、為國盡忠。隻是可惜,韓兄弟似乎并無此等打算?”
見魏成問得誠懇,明惜月便回複說:“魏兄知道我的,一來小弟出身商賈、實無科舉緻仕的機會;這二來嘛,比起入朝為官從政,小弟還是願意寄情于這山水之間。”
聽罷,魏成不住點頭,似是十分佩服韓兄弟如此年紀竟淡泊名利至此,複又感慨道:“實不相瞞,愚兄原和師長一般,惋惜韓兄因為出身導緻才華埋沒。”
“又想到賢弟所說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甚至想勸韓兄不妨擇一名門為婿,如此便可順利考取功名……”
說着竟意思起來,他又道:“如今看來,倒是在下迂腐了,慚愧慚愧……”
小萍沒太聽明白魏公子的意思,卻見自家小姐頭上冒出了不少冷汗,更加不明所以。
直到回去後明惜月向她解釋後才明白,敢情這位魏公子是想給她家小姐介紹娘子啊……
那還真算是曠古奇聞了。
天色漸晚,明惜月向魏家主人辭行,魏成也熱情地送客出門。
夕陽西下,她竟意外在魏家大門外看到了負手而立的明長弦。
原來今日這小明大人早早地退了衙,回家後卻得知自家妹子去了城西魏家做客,一時不甚放心,
于是很快換了身便服,步行去了城西接人。
直待在魏家大門不遠處瞥見等候了許久的常和,方才想起自家小妹早請了護衛,原不用他擔心。
于是這一主一仆便共同伫立在這金城大街之上,等着接明惜月回家。
“常護衛,不知我那表弟的騎術今日練得如何了?”
常和見小明大人對韓少爺十分之關心,便如實回道:“韓少爺的馬如今已算騎得不錯了,想來獨自騎行也不成問題。”
明長弦點了點頭,又主動與常護衛聊了些軍中舊聞。
不久後,二人便見明惜月和那魏公子一同從大門走了出來。
見到兄長後,明惜月一時有些哭笑不得,搖着頭心裡埋怨起:搞得好像自己是幼兒園的小孩子似的,盡然要哥哥親自來接……
“看來,兄長還是不放心她接觸外男啊。”
明惜月無奈地想,又見日薄西山,一時竟想起了前世曾讀過的詞句: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回憶起舊年在汴京時,兄長似乎也總這般,不放心她外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