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學校後的方曉生根本無心學習,他在圖書館待了一天,去翻閱講述城市生活的雜志和書籍,每看一頁都感慨一次自己的無知。
求知欲在燃燒,靈魂深處在顫栗。
他好想知道更多,好想了解更多,好想看見更多,也好想親身感受更多。
課本上提過的,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交通更加便利。什麼火車、汽車、飛機、地鐵等都發明出來了。
當方曉生第一次坐上地鐵,感受飛一般的速度時,才切實地體會到交通有多“便利”。
他沒坐過地鐵,完全不知道怎麼操作。
高鵬用智能手機對着檢票閘門掃一掃就通過了閘門,而他包裡的古董諾基亞赤裸如剛誕生的嬰兒。
還好陸雪甯和他一起買了地鐵票,讓他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
在自助售票機器上用手指就可以選擇起點和目的地,投入錢币機器也會自動找零。
他拿着像卡片一樣的車票輕輕一刷,閘門便自動打開。
除了覺得新鮮和感慨,方曉生大腦運轉大膽思考着相應原理:車票裡應該是帶有磁條、芯片或者其他東西,好讓地鐵閘機識别和讀取。
坐公交半小時的路程,坐地鐵隻需十分鐘左右。出站時把車票插回閘機就可以順利出站……
方曉生的嘴角挂着心滿意足的微笑:如何買票乘坐地鐵,他學會了。
孔夫子誠不欺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更何況生活中處處都是老師。
在圖書館泡一天後,方曉生的大腦接收了大量信息有些疲憊,但是他的心髒砰砰直跳,好似壓不住那股熱血勁。邁過自卑那道坎,他頓覺自己無所不能。
不知道的東西,他可以學啊!他可以主動去了解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探索。
同時他很慶幸交到像陸雪甯、高鵬這樣開朗外向、不帶偏見看人的朋友,所以他才能順利地抛卻怯懦和自卑。
到了飯點方曉生準備去吃飯,才發現斜對面有個同學在看他,像是等了他很久。看他的模樣覺得有些眼熟,等出了圖書館聽到他的聲音才想起對方是軍訓背單詞的人。
“你好。”顯而易見對方也是一個内向的人,他在圖書館注意方曉生很久,想和方曉生在學習方面交談一番,真到了面對面說話的時候,卻隻蹦出了兩個字。
“你好,同學。”說來慚愧,方曉生并不知道他的名字,隻好稱之為同學。
“我叫餘江,是你的同班同學。”餘江努力保持微笑,想用面部表情告訴方曉生自己沒有惡意:“我看你今天都在看課外書,猜測你作業已經寫完了,可以請教一下你是如何快速完成作業的嗎?”
“我作業還沒有寫完,今天看書是想多了解一些别的東西。”方曉生回答得很坦率,同時不忘認真回答餘江的問題:“我寫作業的話,會根據自己情況把作業分成具有挑戰性的科目、完成起來比較輕松的科目,先完成有挑戰性的……還有就是寫作業寫久了,也要适當休息一下。”
在方曉生看來,學習重在“理解”,他堅信隻要和知識相互理解,就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
但成績第一的虛名讓很多人認為方曉生有什麼學習的方法秘訣,有人詢問他,他隻好如實地将自己的經驗全然說出供對方參考。畢竟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一樣,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别人。
餘江凝神聆聽着方曉生的“傳授”,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字,十分珍惜和第一名交流的機會。
聽方曉生說完後,餘江深深鞠了一躬:“謝謝!”
通過這次交談,餘江發現了自己寫作業時的許多問題,明白自己需要在哪些地方改正,以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這對每次都要花費雙倍時間完成作業的他來說很重要。
方曉生内心一驚,他隻是有問必答,不明白餘江為什麼鄭重地鞠躬,不想拂了新朋友的面子,便友好地邀請餘江一起吃飯:“飯店到了,要一起去吃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