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一昭坐在其中,忽然覺得這些古代小娘子可比前世那些肮髒政客有趣多了。
因着廚下呈上了銀絲鲊湯,太太便順勢留了衆女兒們吃飯:“難得一起用早膳。”
這種母慈子孝的場景按道理四姨娘應該識趣告退,但她看見甜白瓷大盆裡冒着熱氣的銀絲鲊湯後眼睛就挪不開了:“ 那妾身也偏太太一頓。”
太太這裡的早餐果然不同凡響:紅膏炝蟹、油焖筍、藕脯、菜鹵筍、馬蘭頭炒筍……
光是主食就有:黃魚面、荷花餅、香蕈荠菜水晶餃、蟹粉包子、片兒川、山藥百合粥好多種。
透明的水晶餃裡面嫩綠荠菜、粉紅蝦仁、淡褐香菇,看着精巧。
紅膏炝蟹的紅橙色蟹膏蟹油流得到處都是,咬一口滿是鮮美。
藕脯裡各色藕蓮子紅棗白果馬蹄紅豆炖得軟爛,又甜又糯,趕緊将嘴巴都甜得黏上了。
太太示意小丫鬟給女兒盛:“都說三月黃魚四月蝦,曦甯自幼就喜歡黃魚,正好嘗嘗。”
也沒忘了招呼各位庶女:“給她們幾個一人上一小碗黃魚面,再上一份木樨清露沖菱角粉解膩。”
又嫌棄:“這還是去年的菱角,早就不鮮甜了,也就趁着如今青黃不接吃個稀罕。”
這黃魚面是挑了江上的小黃魚,先是将魚肉魚骨煮成奶白魚湯,煮了一夜,直到湯裡連半點魚肉都看不見。
煮好的湯面放入魚湯裡,再将拇指粗的小黃魚剝出魚排用蔥姜水腌制過煎鍋後鋪在面上,旁邊碼上春筍條、荠菜末、香蔥丁,看着就色香味俱全。
喝一口奶白魚湯,鮮香滿口,再就着魚排吃一口面,簡直鮮掉眉毛。
顧一昭這樣不講究口腹之欲的人都吃了一整碗。
太太自己則在喝銀絲鲊湯,一邊喝一邊稱贊:“時姐有心了,這與我娘家腌的那個味一樣。”
四姨娘則在旁一會詢問竈娘那荷花餅是如何掐成花瓣形狀,一會給太太出主意:“過些日子到立夏,我給太太摘烏葉做烏葉飯。烏飯葉浸泡後淘籮搓洗,和糯米一起煮成烏藍色,又好看,又鮮甜。”
一邊說還咂吧了下嘴,似乎在回憶記憶裡的美味。
太太沒有怪她多嘴,而是頗有興緻:“好。”
要住到立夏?顧一昭筷頭一慢。
到底出了什麼事,能叫當家主母放着一大攤事不管直接在别院住這麼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