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臣子也能用“聖人之言”你來我往。
想不想做賢名的君主,想做就不能對自己臣子過于嚴苛。
皇帝想要說一不二,臣子也想要自主權。
君臣之間的博弈很是火熱。
一味順從的官員反而會被官員群裡排斥,稱作佞臣。
葉昭磨墨時,多年慣性忍不住地想:
“後世看到這道題目,倒是很好的史料,可以用在君臣關系的論文中。”
洋洋灑灑寫完,到了葉昭最不擅長的“判”。
在祖國人人平等的法律環境下成長的青年,很難接受封建律法,什麼“十議”之類的法律豁免或減免權,在他看來都是不平等。
正是這種心理,葉昭對閱讀《大安律》不是很熱衷,幸而月考的題目與這些特權無關。
“土司強占民田,流官收受賄賂,夷民聚衆械鬥,請以《大安律》拟判詞。”
題目不長,卻涉及三類人,三種罪,尤其還有土司這個棘手的話題。
土司,顧名思義,“土”本土,“司”管理,即少數民族地區,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并世襲的官職,來管理本民族及地區事務。
基本上就是“土皇帝”。
葉昭曾耳聞韓師講過西南土司跋扈,朝中早有非議,奈何建朝不久,國庫空虛,又樹深林密,難以出兵,這才姑息養奸。
韓師所出題目并非無的放矢,估計朝中忍不下去了,要有大動作。
既如此,肯定不能為保平穩,寬待土司。
這便是題目的陷阱。
到了鄉試的層次,朝廷對考生的要求早不限于經義,而是“官僚入職考”。
正确處理君臣關系,關心朝廷動向,體察聖意自然是重中之重。
至于詩,葉昭答得中規中矩。
等考完第三場的策論,葉昭也累得說不出話來。
*
考完是兩日的休息。
倒不是縣學心疼學生,而是夫子們要時間閱卷。
不管什麼原因,能休息就是好消息。
葉昭狠狠睡到了第二日午時,醒來時右手的酸意還是揮之不去。
“瞧這場考試把我們昭哥兒累的,小臉都尖了。”
老趙氏心疼的将唯一一碗雞蛋羹端到了孫子面前。
葉昭摸摸臉蛋上的肉,隻覺得他奶誇張了。
他還沒抽條,臉上還有嬰兒肥,三天怎麼也不會累瘦。
葉家興,也就是虎哥兒,自他去私塾後,家裡人都改叫了大名。
他看了眼小弟的特殊待遇,頭次眼裡沒有羨慕,隻有同情。
七歲的葉家興見識到了讀書的苦和戒尺的痛,恨不得一輩子不吃雞蛋換得不去私塾。
他可是聽家裡人說了小弟在縣學跟一群秀才們讀書。
葉家興在龐秀才的手下讀書,表現不好就要挨戒尺。
小弟的同窗們是一群龐秀才,葉家興不敢想他的日子有多難熬。
怕不是屁股和手都被打腫了。
葉家興的目光從雞蛋羹落到葉昭白嫩的手上,又看向他屁股。
“昭哥兒肯定是怕手腫沒面子,讓夫子改打屁股了。”
葉家興心裡活動很是豐富。
葉昭自是不懂讀心術,看着眼前這一碗雞蛋羹很是無奈。
這一大碗雞蛋羹,用的是葉家最大的海碗,至少放了三四個雞蛋,快一盆了。
他要是吃完,也就不用吃飯了。
這可能也是老趙氏的本意,畢竟家裡飯粗糙,肯定比不上滑滑嫩嫩的雞蛋羹好吃。
但葉昭已經不是一年多前,吃家裡飯吃得眼冒紅光的“吳下阿蒙”。
不提積木生意讓家裡收入大漲,連帶夥食條件也提升,起碼有油有鹽,就是葉昭跟在韓教谕身邊,也吃了不少好東西,最不濟他手裡還有錢,能自己買。
好東西吃多了,也就不那麼饞了。
雞蛋羹雖然好吃,但也不至于他護食到吃獨食。
他用勺子先各蒯了一大勺放到老趙氏和葉滿倉碗中。
“爺奶你們牙口不好,多吃一點。”
老兩口是傳統的老人心理,願意将好吃的都留給後輩,自是捂着碗不要,卻耐不住葉昭要給。
老趙氏:“雞蛋給你補身體,你讀書辛苦,我們兩個老家夥吃都白費了。”
“以後爺奶不吃,我也不吃了。”葉昭道。
李氏倒是小聲嘀咕:
“裝模做樣。”
她自認小聲,不過老兩口耳力尚佳,聽了個清清楚楚。
“好了,咱家也不缺這一個雞蛋,以後一人一個。”
葉滿倉做主道,卻是瞪了眼大兒媳婦。
他對女眷一向寬和,有問題教訓都是兒子,難得教訓兒媳。
分完長輩,葉昭又給望舒和虎哥兒分,倒是給大房的時候,錢曉笑道:“我們年少力壯的,哪用得着這個。”
李氏暗恨卻也不敢說什麼。
卻不知她這幅表情落在葉滿倉眼中越發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