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古代學霸養成日常 > 第23章 示好

第23章 示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放榜的地方張貼上前五名三場的試卷。

往日放榜不會公示試卷,隻有排名,縣學生都是迫不及待找榜首借閱試卷,分析學習。

今日公開前五名,縣學生卻一窩蜂擠到第五名。

“章廉你是榜首還來湊熱鬧?”

人擠人,章廉可是縣學裡的名人,一眼就被認出來。

章廉拉着身側的同伴,也就是葉昭之上第四名的熊斌,身後還有第三名的袁澈。

這三人關系最好,同進同出,家境相似,學問也不相上下,榜首經常就在三人中。

也因是韓教谕來到信豐縣後,家境一般的三人才能在縣學出頭,三人對韓教谕一直頗為尊崇。

雖然韓教谕收徒後,三人被私下嘲笑看不上眼,這份尊崇也沒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韓教谕的弟子定有獨到之處,值得我等學習。”

章廉謙虛道,其他兩人也跟着附和。

韓教谕收徒的消息傳出,他們難道沒有心動嗎?

肯定不可能。

隻是章廉三人不是糊塗之人,落選後失落歸失落,但也不至于遷怒他人。

“韓教谕本經《春秋》,不知‘神童’選的本經是什麼?”

擠在前面的縣學生很是熱心腸地解答,“也是《春秋》。”

“不愧是韓師的弟子。”熊斌道。

一直沒言語的袁澈聞言起了勁,發揮他瘦的優勢,找準空隙越過了章廉,擠到了最前面。

這下成了章廉拽他的衣服。

袁澈本經《易》,但最初卻是想選《春秋》,迫于縣學沒有資源,無奈放棄。

他能考第三,《易經》也學的不錯,葉昭不擅長的卦爻,袁澈學得爐火純青。

因為學出了名氣,縣裡富貴人家還經常請他蔔卦,賺錢比其他兩人容易多了。

不過求而不得,總是讓人惦念。

他被勸資質不适合選《春秋》,總要看看适合的人是什麼情況,才輸得心服口服。

月考題目都是主觀題,但答得好的也能看出來。

“他這道五經題答得妙啊。”

袁澈目不轉睛地盯着原文念道:“《春秋》書‘敗齊師’,一役而三義彰焉:民本在左氏,複仇在公羊,譏專權在穀梁。”

寥寥幾語,破題勾勒比較出三傳分歧,非熟讀成誦不可。

“莊公逞一朝之忿,忘萬世之法。左氏嘉其得民,公羊壯其雪恥,然穀梁片言折獄——‘不書戰,譏非禮也’!此正聖人斧钺之筆,誅心于千載之上。”

《春秋》之微言大義,淋漓盡緻。

葉昭的排名再沒有任何質疑。

袁澈心頭那絲不甘也散了。

第一場考試時,袁澈交卷前也看了《春秋》五經題,趁休息的兩天大緻寫了篇文章。

夫子說得對,他在《春秋》上的天賦遠不如《易經》。

前頭的人散去,章廉與熊斌總算看到了卷子。

“怪不得王福佑不說酸話了,人家五經題答得精妙,還是本經《春秋》。四書題也不差,四平八穩,紮實得很。”

章廉身為榜首,能看出葉昭經義題詞語打磨不夠精緻,但瑕不掩瑜。

聯系人家學習的年限,這程度已經相當恐怖。

熊斌:“韓教谕的弟子還能差,這道論,用了《史記》和《後漢書》,縣學都沒多少人通讀過,不怪夫子給了高分。”

他雖然讀過,但不熟練,月考時間緊便沒想起來。

“不過葉師弟好像不擅長詩和律法。”

熊斌心直口快。

“尤其是律法,不該想不到賤不議貴,他難不成忘了?不應該吧。”

《大安律》開頭就有,就算不熟悉,也不至于處刑合理,少說了這一點。

熊斌百思不得其解。

*

縣學這一招果然管用。

黑紙白字寫着,有誰覺得自己内容比葉昭強,卻屈居他之下的大可以提出複議。

葉昭答題質量有目共睹,《春秋》考生又少,哪怕是名次再提提也不是黑幕。

縣學生在榜單前叽叽喳喳。

縣學的訓導囑托們的話題也沒脫離歲考。

“信豐縣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讓外鄉人給挑走了,韓教谕還真是眼尖。”

說這話的人頭戴黑色綢巾,着青布長袍,下擺綴深藍補子,腰間束了根棕色舊革帶,懸銅錢荷包。

柏訓導雙目半眯,背有些微駝,語氣間很是遺憾。

信豐縣文教不興,底蘊薄弱,縣學隻韓教谕一個正兒八經的舉人。

柏訓導和另一位潘訓導,兩人都隻是鄉試副榜。

鄉試舉人正榜錄取名單之下的額外錄取名額是副榜,大約有正榜人數的五分之一。

地位僅次于舉人,高于普通秀才,但不算正式舉人,可以入國子監,也可以說是安慰獎。

江南文風興盛之地,縣學訓導都為舉人,倒是信豐縣新朝建立好攏共兩個舉人。

兩人當了幾年教谕,尋了出路去外地補缺當了知縣。

要不是新知縣找了好友韓馳頂上,偌大一個縣學一個舉人都沒有。

潘訓導比柏訓導還遺憾,“我侄子媳婦的娘家小妹嫁給了顧家二郎,顧家是葉昭外家,我們算遠方親戚。”

甚至于顧修然真的托人找過他,但他剛當上縣學訓導,不覺得一小童能有多能耐,給推了。

自葉昭拜韓教谕為師,潘訓導就隐隐後悔了,但不好意思往外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