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豔陽高照,晴空萬裡。
這一天是安清大大小小的學校的開學報到日,送孩子入學的家長們将整個城市堵得水洩不通。
安清一中門前的馬路上人頭攢動,三五成群,有背着大包小包的住宿生和家長,也有單獨背着書包的走讀生。
高大巍峨的校門上挂着幾條紅色條幅,上面招搖的寫着‘祝賀我校入學985院校XX人’,一陣風吹過,将門頭處的白色漆雕都染上幾分紅意。
條幅随風搖擺,映襯着兩邊的大紅燈籠,喜慶極了。
葉知秋隻是去學校的時候路過一旁的商鋪,就能聽見一些家長對身側的孩子念叨‘好好學,以後争取也考上985、211’,然後就是孩子不耐煩的應付聲‘好了,知道了’。
進了校門,迎面便是個兩米高的公告欄,上面密密麻麻的陳列着前兩個月的優秀高考畢業生,從照片到成績,一一清晰陳列。
公告欄前裡三層外三層的圍着一群家長,同樣也在對孩子絮絮叨叨,不外乎又是些‘向學長學姐們好好學習’、‘你看看人家’、‘這都是榜樣’一類老生常談的話語。
公告欄後便是操場,有一群不怕曬的男孩子正在裡面打籃球,她往那邊略微掃了一眼,即使離得幾百米遠,也能想象到汗水肆意流淌的畫面。
葉知秋不自在地抖了抖身子,隻是想象了一下,那種汗水凝聚成滴順着頭皮往下滑落的燥熱感和被汗水打濕的衣服濕漉漉的緊貼後背的粘溺感如附骨之疽甩不脫。
作為一個怕熱星人,她有些羨慕這群男生的不怕熱體質。
從校門到教學樓的人行道不過兩百多米長,水泥地散發出來的熱浪讓葉知秋有些耐不住,她不禁又擡頭瞄了瞄天上黃燦燦的太陽,轉而握緊手中的防曬傘,擡手擦了擦額頭上輕微的汗漬。
人行道右邊是長長的自行車棚,裡面已經停了不少自行車或電動車;左邊則是用欄杆将操場和人行道分割開來,此時欄杆上挂滿了歡迎新生入學的紅色條幅。
欄杆盡頭的拐角處是各個學校的标配景點——紫藤長廊,長廊連接處是另一個校園标配——林蔭大道。
安清一中的教學樓便矗立在林蔭大道西側的杉樹後,和東側的操場兩相對立。
葉知秋站在樹蔭底下收起防曬傘,将傘面一絲不苟地折疊好收進随身的帆布包,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漫不經心地打量着接下來三年要生活的地方。
前方不遠處的操場入口處放着一個看起來就是臨時搬過來的公告欄,此時那裡圍着不少人,大家正在伸着脖子看上面貼着的幾排A4紙。
葉知秋一面掏出手機,一面慢悠悠踱步過去,仗着身高優勢,她在人群外踮了踮腳,徑直看向一班,果不其然,第一個就是她的名字。
确認自己的班級後,葉知秋掃了眼背後的教學樓,沒有先進去找自己的教室,而是點開微信置頂的對話框。
最新消息還是昨天晚上自己回複的一條晚安的表情包。
葉知秋在手機屏幕上敲打了幾下,問對方:【你來了嗎?】
沈知意回複的很快:【還有十分鐘就到了,你幫我看看我在幾班。】
葉知秋:【我們都在一班。】
沈知意:【真的嗎,開心,那我要和你當同桌。】
語言不足以表明她的激動之情,沈知意又附贈甩過來一個兩個企鵝鼓掌後擁抱的表情包,而且一個表情包還不過瘾,又刷屏了幾個放煙花的表情包以示慶賀。
葉知秋幾乎能想到她歡呼雀躍的模樣,在心裡無奈歎了口氣。
兩人一起長大,連名字都是兩家父母相約着取了類似的的,原本她還擔心沈知意初三下學期的成績忽高忽低,兩人可能高中不在同一個班。沒想到中考時沈知意竟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如今兩人又能繼續在高中當同班同學了。
時間在等人的時候會變得格外的慢,葉知秋百無聊賴的打量完校園景色後開始有些不耐煩,四下梭巡了一圈後将目标鎖定不遠處的校園超市。
晃悠着過去買了四個面包和兩瓶牛奶,又晃悠着回到樹蔭底下繼續等沈知意。
按照沈知意的作息,她應該沒吃早餐。
沈知意是一路小跑着過來的,到葉知秋跟前的時候,顧不上跟她打招呼,先彎下腰扶着膝蓋喘了半晌的粗氣。
葉知秋等她捋順了氣息後從帆布袋裡取出來的濕巾遞給她,有些好奇地發問:“你沒騎電動車過來?”
沈知意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漬,苦着臉可憐兮兮:“别提了,我昨天忘了充電,今天才出小區兩百米就隻能調頭回去,路上又堵車,我跑過來的。”
她家小區離學校足有三公裡,兩人約定的時間是九點半,難怪她要跑着過來了。
葉知秋将買到的食物分她一半,自己先撕開一個面包塞進嘴裡嚼了幾口,含糊着道:“煎餅果子那邊排隊的人太多了,先吃兩個面包湊合吧。”
沈知意接過早餐,毫不在意的點點頭,她知道葉知秋這人在某些時候耐心欠佳,甯願不吃也懶得排隊。
兩人一邊吃着東西一邊晃悠着将食堂和校内的幾個超市逛了一遍,最後又晃悠進教學樓找到了高一一班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