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被休後的吃喝日常 > 第49章 第 49 章

第49章 第 4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喬郎君這日是帶着阿爹和阿娘一起來的,每回魏家食肆出了新菜,一家子就一定會來。爹娘沒有别的愛好,就好一口吃的,喬郎君自打今年補了軍巡鋪的缺,便常常帶着二老下館子。

雖說賺的錢不多,像那種極其有名的大酒樓是不能常去了,但是這般食肆喬郎君一家卻是把這塊已經吃了個遍了。

兒子孝順,喬叔喬嬸子也不是掃興的人,賺錢來就是吃的嘛!三人品鑒了不少家食肆後,一緻覺得還是這才開不久的魏家食肆味道最好。

用料食材新鮮就不說了,手藝也自然很好,但叫喬嬸子最滿意的就是每逢着各種時節,魏家食肆就能把應季菜蔬做成不一般的滋味。

像那秋日,正是吃魚蝦的好時候。别人家不是炒蝦就是清煮,都吃了多少年了,唯有魏家食肆做了炸蝦。沒想到這等魚蝦炸出來果真好吃,别有一番滋味。

再如眼前這冬筍炒肉片,用了小泥爐鐵鍋來現炖,光是這吃法就十分新鮮!聽着耳邊咕噜咕噜,夾一筷子冬筍,被煮得油汪汪的,口感卻清脆得很。這清甜新鮮的冬筍就适合和肉片一起炖!

喬郎君見自己爹娘吃得歡,也很高興,就像小時候被他們看着吃飯一樣滿足。自己賺錢就是好,能和爹娘在一起吃飯就是好!

今兒晚上劉子隽帶着宋喜桃、秦樹颍和焦明恩也來了。就是因為今兒下午吃了劉夫人給的一塊桂花糕,又把這個小子的饞瘾給勾出來了。

原先魏宜萱沒開食肆的時候,還能經常被請去劉侍郎府上做菜,劉子隽也能三五不時地享受一番。可是這魏家食肆一開業,魏宜萱就再也不得空去府上做飯了。

劉子隽的那些各種小吃和鳳爪也好久沒吃上了,今兒好不容易才吃上一塊桂花糕,便央了劉夫人來魏家食肆吃晚飯。一來這才知道正好趕上今兒魏家食肆上新菜。

四個小郎君打扮得光鮮亮麗,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這會坐在靠窗的一張桌子上呆呆地盯着面前這個燒得熱乎乎的小泥爐。

魏宜茂瞧他們四人傻傻瞧着的樣子好笑,上前去把碗筷擺好,又拎了一壺姜茶過來。

“這是今日的新飲子,你們嘗嘗。”魏宜茂拿了杯子就準備給四個人倒一杯。

魏家食肆的新菜式總是搭配着新飲子一起上的,這幾日轉冷,就上了姜茶。一杯下肚保管暖和和的,肯定不會得風寒。

誰知倒上第一杯,就讓劉子隽聞出來了。這是生姜的味道,滋味這麼沖鼻,肯定錯不了。

劉子隽一手捂鼻,一手捂着自己的杯子不讓倒,甕聲甕氣道:“我不愛吃生姜,辣辣的,我不要這個飲子。”

其餘三人湊過去瞧,那杯子裡橙紅顔色泛着姜味的飲子還冒着熱氣,一定是剛剛煮好就端上來了。

“我大姐姐煮得不一樣,你放心,加了紅糖不會很辣的。”魏宜茂給他瞧瞧這一杯。

劉子隽聞了聞,确實有股甜味混着姜味一起,和往日裡府上廚房做的不一樣。好奇之下,劉子隽小心喝了一小口,起初還是熟悉的辣味,不過緩和許多,後來嘗出甜味來了,嘴裡這種又辣又甜的滋味也怪奇特的。

劉子隽咂摸咂摸嘴,此刻回甘的味道好似還不錯呢。這盞飲子就這樣留下了,四個小孩一邊覺得這味道好古怪,一邊又覺得怪好喝的,莫名其妙地就喝了一壺下去了。

這會子冬筍炒肉片的小鐵鍋也端上來了,幾人也不講客氣,紛紛拿了筷子就開始吃起來。肉片入味,筍子又解膩,兩者一塊煮在一塊,正是絕配!好久沒嘗到魏宜萱廚藝的幾個人,很快就吃得肚子飽圓。

臨走時,劉子隽還記得家裡的父親母親,給魏宜茂說着:“明兒我就叫人來,記得把你這兒的小泥爐子和鐵鍋留一份給我。”魏宜茂應下。

就這樣,魏家食肆裡新出的冬筍肉片鐵鍋又在這兒快風靡了一陣子。很快天氣就更更冷了,已是深冬時節了。

除了魏家日子紅火,梧桐巷裡還有一家人正歡喜着等待新生命的降臨呢。

連帶着這幾日梧桐巷子裡的人家又都開始忙活起來了。關嬸子哆哆嗦嗦地進了魏家院子,趕緊去火盆旁邊烤一烤。好一會身子才覺得有了熱乎氣,這才說明了來意,“魏嬸子,再給我一塊你家的布。”

關嬸子這幾日沒幹别的,吃了晚飯之後就忙着去各處人家裡要布料。豐年娘就快生了嘛,這吉祥如意的百家被得盡快做起來了,正好小寶寶一出生就能蓋上。

魏阿娘一聽這話就知道是給豐年娘的,立即就進屋去裁了一塊布出來。是一塊石青色的料子,上面印着纏枝花的暗紋,關嬸子一瞧就知道是塊好料子。

想着前幾年虎子還有喜桃出生的時候,那時候來魏家要布料子,還是簡單常見的素料子。這幾年過去了,顯然魏家的日子好過了許多。

關嬸子也覺得高興,想了想自己可是好幾年沒做過這樣的百家被了。“上一回還是何嬸子家的虎子,再上一回是喜桃,一轉眼他們幾個小的都這麼大了。”關嬸子雖然自己沒孩子,這會也感慨起來。

魏阿娘也笑道:“茂哥的百家被也是你做的,還有芳娘和萱娘的,我都還留着呢。”關嬸子的手藝好,那百家被的寓意也好,梧桐巷裡的幾個孩子各個都身體強壯沒病沒災的,長得可好了。

兩人又聊到各家各戶要給豐年娘的禮。關嬸子做了百家被,江嬸子做了虎頭帽和虎頭鞋。聶大山嘛,肯定是撥浪鼓這樣的玩具,宋嬸子一家定是送個銀镯子。魏阿娘想好了,就送一頂厚實的絨帽。

“我家萱娘說了,這大冬天的坐月子就怕吹了風。反正各家都給小寶寶送的禮,咱們家還不如送給豐年娘,讓她做個好月子。”魏宜萱的這個提議倒是挺好的,魏家人一緻同意了。

想到何嬸子,魏阿娘和關嬸子一齊說道:“她定是送自己紮的大笤帚!”而後兩人齊齊笑出聲來,這何嬸子誰家辦喜事,就送自己紮的大笤帚。雖說她紮的确實很好用,但是這麼些年來,家家戶戶實在是人手一把了,但她還是接着送。

有時也送别的自己編的玩意,上回魏家食肆開張,何嬸子就送了自己編的不少竹簍子。用着裝些菜裝些肉的也挺實用的。

不過梧桐巷人家送的禮,向來是豐儉由人,都是大家夥的心意,兩人笑笑也就過去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