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受害者出現,身份高度符合‘資助神經科學研究’的關聯特征。周啟明很可能是按照他的‘拼圖規則’在挑選受害者。”蘇泠說道。陸铮點了點頭,說道:“看來我們離真相又近了一步。”
蘇泠拿起那本關于“人類痛覺阈值前沿研究”的投資項目書,陷入了沉思。她推測,兇手很可能是利用了某種先進的神經技術,通過注射神經抑制劑或者其他手段,瞬間提高了張宏遠的痛覺阈值,讓他在極度的痛苦中死去。
“這與周啟明的‘痛苦理論’相吻合,他一直在試圖通過極端的痛苦來激發人類的潛能。”蘇泠說道。陸铮表示贊同,他說道:“我們要盡快找到這種神經技術的來源,這樣才能抓住兇手。”
這起案件的發生,讓蘇泠和陸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周啟明的作案手法越來越隐蔽和殘忍,他們必須盡快找到他的破綻,否則還會有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我們不能讓周啟明繼續逍遙法外,我們一定要在他再次作案之前将他繩之以法。”陸铮堅定地說道。蘇泠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我們要加快調查的進度,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
蘇泠和陸铮決定從這枚模糊的指紋和神經抑制劑注射筆入手,展開深入的調查。他們相信,這些線索将成為揭開案件真相的關鍵。
“我們要盡快對比這枚指紋,看看能不能找到兇手的身份。”陸铮說道。蘇泠則表示要對注射筆進行詳細的檢測,看看裡面是否含有特殊的成分。
他們知道,接下來的調查将會充滿挑戰,但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這場與周啟明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