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裡,氣氛依舊沉重。警局調查組主導下的普通刑偵隊接手了陳默墜樓一案。在學生宿舍裡,死者陳默的室友、班長趙明作為第一發現人和關鍵證人,正接受着警方的詢問。
趙明戴着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神不時閃爍着。他穿着洗得發白的校服,胸前别着閃閃發光的校徽和優秀學生幹部徽章。宿舍的牆上,貼滿了他的獎狀,這些獎狀仿佛在訴說着他的優秀和完美。
趙明表現得悲痛得體,他條理清晰地叙述着發現陳默墜樓的經過。“那天我回到宿舍,發現陳默不在。我去天台找他,就看到了那一幕。他最近情緒低落,常熬夜,還抱怨項目太難。”趙明的聲音有些哽咽,眼中閃爍着淚花。
林悅作為法醫助手,參與了基礎物證的整理工作。調查組雖然未完全禁止她工作,但她的行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在檢查陳默的遺物時,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陳默的電腦硬盤被物理破壞,手機SIM卡失蹤。這與“自殺”行為不符,一個想要自殺的人,似乎沒有必要破壞自己的電子設備。
林悅心中湧起一股疑慮,她決定偷偷将這些疑點告訴被軟禁的蘇泠。她趁着沒人注意,來到蘇泠的住所。“蘇博士,我發現陳默的電腦硬盤和手機SIM卡有問題,這可能不是自殺。”林悅焦急地說道。
蘇泠坐在房間裡,看着林悅帶來的現場照片,包括天台腳印分布、遺書擺放角度,還有趙明宿舍獎狀的照片。她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心中開始分析着這些線索。
蘇泠結合陳默過往發表的論文,那些論文邏輯嚴密,沒有情緒化的傾向。她敏銳地指出:“遺書内容與死者思維模式不符;腳印分布刻意;趙明的‘完美’表象下,壓抑着強烈的嫉妒與掌控欲。這不是自殺,是精心布置的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