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中的記憶洪流】
培養艙内的胚胎突然懸浮至半空,其表面浮現出黎錦的血管網絡——這些血管以驚人的精度複制了黎錦1979年時的腦部血管結構。更詭異的是:
血管的量子特性:
血管壁由Ω主機代碼和黎錦的神經突觸共同構成
每根血管都能獨立進行量子計算
血管網絡整體形成一個量子計算機,處理記憶數據
液态記憶的特性:
液體記憶由黎錦從5歲到2023年的完整記憶片段組成
記憶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存儲在液體中
液體記憶具有自我複制和自我修複能力
項甯凱的金屬脊椎延伸出精密的掃描儀,詳細數據顯示:
血管直徑精确到0.001毫米,與黎錦的童年血管完全一緻
血流速度呈現負值,表明是逆向流動
液體記憶中包含黎錦的:
5歲時第一次觀看電擊實驗的恐懼記憶
7歲時第一次自我注射的疼痛記憶
12歲時第一次繪制觀測場景的創作記憶
以及所有被删除的"失敗"記憶片段
席衛軒的量子手套突然分解成神經絲:"這些血管是記憶的傳輸管道...她在用血管輸送她的過去!"
胚胎突然張開"嘴巴"(由Ω主機代碼構成的環形結構),将液态記憶直接注入項甯凱的大腦。詳細過程如下:
記憶提取階段:
胚胎的血管網絡開始高速運轉
液态記憶被量子泵從血管中抽出
記憶片段被量子加密後傳入嘴巴結構
記憶傳輸階段:
記憶通過胚胎與項甯凱之間的量子糾纏通道傳輸
傳輸過程中記憶被實時解碼和重組
項甯凱的神經系統自動适應記憶的量子特性
記憶植入階段:
記憶直接寫入項甯凱的海馬體和大腦皮層
植入過程伴随着強烈的記憶閃回:
a) 5歲的黎錦站在實驗室裡,好奇地觀察着被電擊的席衛軒
b) 7歲的黎錦第一次将注射器刺入自己眼球,記錄疼痛數據時露出微笑
c) 12歲的黎錦在素描本上畫下三個孩子被觀測的場景,畫中每個人的表情都異常痛苦
植入完成後,項甯凱的意識中同時存在自己的記憶和黎錦的記憶。
胚胎突然收縮,将項甯凱和席衛軒的意識拉入其内部空間。他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由黎錦的子宮記憶構成的房間:
房間的量子結構:
牆壁由量子化的超聲影像構成
地面是量子化的血迹薄膜
天花闆是量子化的照片投影
整個房間處于量子疊加态
記憶内容的特殊性:
牆壁顯示三個胎兒的超聲影像:
a) 一個與黎錦基因完全相同的胎兒
b) 一個與席衛軒基因高度相似的胎兒
c) 一個與項甯凱基因高度相似的胎兒
地面血迹中漂浮的Ω主機代碼記錄着:
妊娠期的所有觀測數據
黎錦的情緒變化記錄
胎兒的發育異常記錄
天花闆照片中的嬰兒:
長着席衛軒和項甯凱的面孔
表情與黎錦的觀測記錄一緻
眼睛是Ω主機的量子攝像頭
"這是她的子宮...也是我們的觀測源頭。"席衛軒的量子手套分解成神經絲,纏繞住房間的牆壁。
胚胎的DNA突然展開,顯示出驚人的真相:
基因序列的量子特性:
包含黎錦、席衛軒和項甯凱三人的完整基因
基因排列形成特定的量子糾纏模式:
a) 黎錦基因作為"觀測者基因"的核心
b) 席衛軒和項甯凱基因作為"被觀測者基因"
c) 三者之間形成永久的量子糾纏
恐懼和憤怒基因的植入:
在特定基因位點插入恐懼基因:
位于杏仁核相關基因區域
增強對觀測的敏感性
在特定基因位點插入憤怒基因:
位于前額葉皮層相關基因區域
增強對抗觀測的本能
基因層面的觀測設計:
基因表達受Ω主機代碼調控
特定基因組合觸發觀測行為
基因突變記錄觀測數據
"她把我們變成觀測者...從基因層面。"項甯凱的金屬脊椎自主變形,形成一台基因分析儀。
胚胎突然分裂成十二個記憶複制品,每個複制品:
物理特征:
長着不同時間線的黎錦面孔
手持Ω主機的核心代碼
眼睛是項甯凱的童年照片
嘴裡說着不同時間線的觀測記錄
量子特性:
每個複制品處于量子疊加态
可以同時存在于多個時間點
記憶内容随觀察角度變化
它們齊聲宣告:
"你們在觀測我們...
而我們也在觀測你們..."
項甯凱的金屬脊椎變形為記憶顯微鏡,觀察到:
記憶源頭:
是黎錦5歲時第一次恐懼體驗
記憶被不斷強化和複制
形成記憶的量子疊加态
記憶傳遞路徑:
通過基因遺傳
通過血管網絡
通過子宮記憶
觀測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