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瞪大了眼睛,不是吧,餘愁這夜貓子也實在有點太離譜了,難道成為天才的第一步就是進化掉睡眠嗎?
他不可置信地點開改好的簡曆,不可置信地看完,又不可置信地關了手機凝視天花闆。
現在,在天才包裝師餘愁先生的努力下,宋北晴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岌岌無名隻會養豬的他了,而是有着四段從業經曆、十年工作經驗、作品好評如潮實力不容置疑的優秀青年大廚了。
他又看了眼簡曆:強迫症式的整齊排版,天花亂墜的工作經驗,聽都沒聽過的餐飲管理術語,附在簡曆後全部修過的菜譜圖片,還有一份廚師面試的一百個問題及答案參考……他都懷疑餘愁是不是對自己期望過高,這是要讓他去面試米其林三星廚師的節奏啊!
他滿懷感激地發了個跪地磕頭的表情包過去,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給餘愁多做幾頓飯,并且多買幾本餘愁的書以報簡曆之恩。
就在這時,周齊群把筆記的照片發了過來,宋北晴這才想起來,他們之前是在一次月考的閱讀題中考到了這篇小說的其中一個片段,就是雀在浮腳樓外面第一次見到蝶,二人一起去雨林裡玩耍的那段。
那次是他們語文老師自主出題,在後來的試卷講解中,那位戴着眼鏡身材發福的柔情漢子多次表達了自己對這個作家的欣賞,還推薦了幾部作品,情到深處不禁聲淚俱下,把當時正在打盹的宋北晴都哭醒了,正因此他們全班聽得格外認真。
他還記得當時考試的第一個解答題就是,根據全文分析題目“去遠方”的含義。
宋北晴的筆記上潦草地寫着幾句話:
現實主義的視角:現代社會變遷中自然與人文、原始與現代、保護與發展的對抗,被蠻力撕開的生态骨骼。
悲觀主義的視角:一個人的幸福往往取決于可以多大程度上逃離對外在世界的依附,所謂去遠方,其實是一種尋求自我主體性的逃離——他人即地獄。
以及老師要求他們記下來的一段話:“遠方可以是一個地方,一種信仰,一個白日夢,這并不重要。就像一段旅程一樣,沒有人能永遠待在遠方,但我們永遠可以朝着下一個遠方繼續趕路。同學們,希望你們可以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中用盡全力去學會平等與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尊重世界。”
他媽的,這群文化人可真會說。宋北晴關了手機,抹了一把因為眼眶發酸流下的淚水,從床上爬起來吭哧吭哧做了五十個俯卧撐,做完他覺得自己又是那個沒心沒肺的宋北晴了。
他去洗了個澡,洗完後剛往客廳裡走就聽到有人敲門,他腳步一滞,以為又是餘愁,一邊連聲喊着稍等,一邊着急忙慌地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樣,攏了攏自己還挂着水珠的頭發,開門一看,門前站着一個妝容精緻,三十四五歲左右,身量高挑,面容十分溫和的女人,捧着一籠屜湯包,笑着朝宋北晴揮了揮手:“你好呀,你是新搬過來的吧,我住在隔壁,咱們是鄰居。”
宋北晴眨了眨眼,怔愣了半晌才道:“呃,姐姐,你好呀,有什麼事情嗎?”
女人把湯包遞給他:“沒事,我買了點螃蟹蒸了蟹黃湯包,帶過來給你嘗嘗,以後有什麼事情找我就行哈,不用客氣,我叫劉湛雲,你叫我劉姐就可以。”
宋北晴此刻還處在攝入過多文學作品後的情緒波動期,聽到這話又立即陷入了對人性的歌頌中,内心十分感動,不禁連連點頭,甩了人家一臉水珠:“謝謝湛雲姐,姐姐真是人美心善的活菩薩。”
劉湛雲被他這直白的表達逗得哈哈一笑,兩人寒暄了幾句,劉湛雲是南方人,今年四十歲,五年前來到福甯,在一家工作室做首飾設計師,在交談中,宋北晴得知了劉湛雲未婚無子,至于為什麼,劉湛雲沒說,宋北晴也覺得沒必要問。
他正好沒吃飯,端着還冒着熱氣的小籠包到了客廳,用筷子夾起一個放進嘴裡,僅僅咬開一個小口,湯汁便湧了出來,湯汁鮮甜,蟹香濃郁,難得的沒有腥味兒。
宋北晴又夾起一個,仔細品嘗着味道,試圖辨别出它的做法。他之前也做過兩次蟹黃湯包,可劉湛雲的這份比之他做的更為鮮甜,很是不錯。宋北晴想了想,餘愁好像是渝江人,他們那的人喜歡吃這東西,也許他可以跟劉湛雲學學做法,下次做給餘愁吃。
随後,他把剩下的灌湯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了下去。這就是宋北晴的用餐法則:一品味,二揣摩,其餘都是為了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