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女子不能去給皇後娘娘請安,縱使和嫔有心去隔應旁的有些人,也不好将宮中的官女子當成宮女帶着去承乾宮請安。
先帝孝期未過,宣德帝也不便進後宮,後宮衆人便是有風浪也掀不起波瀾。
胤礽隻幾乎每日擺駕永壽宮用膳,或是傳了關歡進乾清宮,萬歲爺低調也孝順,皇後娘娘查着彤史也查不出什麼不對,畢竟人家不管聖上在哪裡用膳,和哪宮的娘娘用膳。
加之時不時賜下些東西給後宮,因此六宮風平浪靜的度過了三個月。
一百日的喪期徹底過去了,宮中挂的的白也都撤下了,按照舊例皇上也可以進後宮了,這一池靜水,被春風吹的波瀾起伏。
此時已到了暮春時節,禦花園熱鬧極了,宮中的嫔妃們本就閑的無事,這禦花園又是偶遇萬歲爺的好去處,人人都往裡面紮堆。
一茬花開了,一茬花謝了,但這宮中總有源源不斷的花開的萬紫千紅來争奇鬥豔。
今日陽光正好,和嫔有心去禦花園裡曬曬太陽,吩咐了琉璃去将姜官女子叫過來。
“這宮中,向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本宮沉寂了這些年,也該上台唱一出了。”
和嫔坐在正堂的主位上,喝着略有些陳了的柑普,一口一口地抿着,擡眼見到姜氏過來,“彩雲,去伺候姜官女子換身衣裳,動作麻利些。”
宮裡人慣會拜高踩低,姜官女子不得寵,位份低,家室不顯,沒有人願意搭理她,因此直到暮春了,今年新做的春衣還沒送上來。
這待遇,是真比不上得寵娘娘身邊的貼身宮女了。
和嫔早就吩咐好了彩雲如何準備,彩雲進去讓姜官女子換上早就準備好的淺玉綠色的春裝,官女子能穿的顔色少,能穿的花樣更少,因此旗裝上隻用銀線繡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百合花上去,清新脫俗。
姜氏長的明媚,說不上很稱這樣清秀的顔色,但美人嘛,怎麼打扮都是好看的。彩雲又将早就準備好的百合花樣式的發簪插進姜官女子的小兩把頭中,配上小巧靈動的珍珠耳環,上挑的狐狸眼明眸善睐,算的上是宮中獨一份的樣貌。
彩雲帶收拾好了的姜官女子趕緊出去,和嫔則是挑了件靛青色的旗裝,上面是吉祥雲紋式樣,雖莊重,卻也在這春日裡稍顯厚重,一字頭,銀色的孔雀钗環為主,一側垂下靛青色珠串組成的步搖,主位娘娘的氣勢足足的。
和嫔上下掃了姜官女子一眼,“不錯,走吧。”
說罷便起身往外走去,姜官女子和三個宮女跟在後面,一行人在宮道裡走着也是頗為引人注目的。
畢竟和嫔娘娘可是出了名的深居簡出,自從恢複給皇後娘娘的請安後,也鮮少出來,隻去過兩次永壽宮。
說起來,這也是和嫔第一次如此坦然的走在這條去禦花園的路上,以前在東宮行動不便,後來又鮮少出門,她自己看着這相似的宮牆都有些新鮮。
永壽宮
“娘娘,今日天兒好,可要出去瞅瞅。”
秋桂姑姑見關歡這幾日都不喜歡出去,從外面回來看今日天兒好又熱鬧,不禁問了一句。
“不出去,天兒好不好的人們都要出去,外面吵鬧極了,不如自己宮裡自在。”
永壽宮離禦花園遠些,前幾日關歡覺得新鮮去了趟禦花園,莺歌燕舞,可真是熱鬧極了,隻是可惜不是給自己看的,一個個見了自己都又是行禮又是局促的,弄的關歡也沒了興緻。
“去問問小順子秋千紮好了嗎,記得讓他紮的結實些,可别把本宮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