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布置妥當後,江知行開始着手組建科研團隊。
他在業内發布了招募信息,詳細闡述了研究項目的創新性與廣闊前景。
然而,大多數科研人士對他的招募信息置若罔聞,甚至在一些學術交流群裡,還傳着對他的質疑與嘲諷“就憑一篇論文,就想組建團隊搞研究,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盡管遭受諸多質疑,仍有不少人聯系江知行想加入團隊。江知行對每個人都進行考察,然而結果卻令他失望。
有的僅僅是學了點皮毛,對前沿理論和關鍵技術一知半解,江知行隻要一問稍有深度的專業問題時便啞口無言。
還有思想老舊的,難以跳出傳統研究範式的束縛,理解不了江知行提出的全息技術與量子力學融合的創新性理念。
前來面試的人在江知行明确表示他們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後,還覺得很不服氣。
性格要強的當場頂了回來:“你自己都是半道出家,在這瞧不起誰呢,我願意來已經很給你面子了,你真是不識好歹。”
江知行不想與這種人多費口舌,手往門口一擺,說道:“那就請你另謀高就。”
送走那些人,江知行回到實驗室後又在更多的學術平台和渠道發布了招募信息。他決定自己先研究,成員等後面慢慢招募,總會有的。
他一頭紮進文獻資料中。
每一篇論文他都仔細研讀,從基礎理論的推導,到應用案例的分析,都做滿詳細筆記。
遇到一些他沒接觸過的前沿理論觀點,他會反複琢磨,在筆記旁标注自己的想法。
他将收集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繪制詳細的思維導圖。
從全息技術的光波幹涉、衍射理論,到量子力學的态疊加、量子糾纏原理,一一梳理清晰,明确各個理論分支在融合研究中的潛在價值與應用方向。
江知行根據所整理好的資料,開始嘗試構建初步的理論模型。
他坐在書桌前,面前鋪滿草稿紙,手中的筆在紙上快速書寫、繪圖。
他以量子态的特性為出發點,将其與全息技術的成像原理相結合。
當然,構建過程遠不可能一帆風順。
當他試圖利用量子糾纏态來實現全息圖像信息的超遠距離傳輸,着手建立相關理論公式時,便遭遇了瓶頸。
“量子糾纏态的不确定性與全息成像對光場穩定性的要求之間,存在着難以調和的矛盾。”
江知行皺着眉,反複進行數學推導,卻總是無法得出一個能完美描述這一過程中量子态與光場相互作用的公式。
江知行準備用計算機模拟過程,對構建的理論模型進行初步驗證。
在模拟過程中,各種錯誤和異常不斷出現,要麼是計算結果與預期的物理現象完全不符,要麼是模型在運行過程中突然崩潰。
“總不能是參數的問題吧。”
江知行深吸一口氣,開始逐行檢查代碼,仔細比對每一個參數設置:“可以排除參數問題,除此之外還能是因為什麼?”
他微微皺眉,又重新看了一遍,還是找不到錯誤的原因。
經過不停的排查與嘗試,江知行終于發現是他對量子态的初始條件設定過于理想化,忽略了實際環境中量子态的微小擾動。
找到問題所在後,江知行立刻對模型進行修正。
江知行引入了新的參數來描述這些擾動,并重新調整了相關的計算邏輯。模拟果然順利進行,計算結果也逐漸趨近于預期。
“先吃飯吧。”傅簡言敲了敲實驗室的門,手裡還提着一個保溫桶。
“你上次不是說翠玉齋的蒜蓉蝦好吃,這次我又訂了一份,正好它家又推出新品,你快來嘗嘗味道怎麼樣。”
在江知行沒日沒夜排查問題的這段時間裡,傅簡言已經從一開始的例行公事來實驗室查看進度,到知道江知行不好好吃飯一個勁的搞研究後,逐漸演變成了每日上門催吃飯,進行投喂。
他是真的擔心按這樣下去,東西還沒做出來人先垮了。
江知行應了聲,放下手頭東西,跟着傅簡言去餐桌吃飯。
保溫盒打開,菜品一一被擺放出來,江知行吸了吸鼻子,眼神充滿了期待:“好香。”
傅簡言看着江知行那副期待的模樣,笑着說:“快嘗嘗這個翡翠白玉卷,你不是愛吃蝦嗎。解經理說這道菜口感更豐富,比蒜蓉蝦吃起來口感更好。”
江知行夾起一塊翡翠白玉卷,輕輕咬了一口,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确實好吃,這蝦肉又鮮又嫩,外面這層蔬菜皮也很清爽。”
“我也是聽餐廳經理推薦的。”傅簡言笑着為江知行盛了一碗湯。
“突擊檢查,你有沒有按我說的好好休息,做些别的事情放松一下大腦。”
聽到這話江知行心莫名一虛,他做起實驗是真的會忘記一切事物,哪裡還會想着做别的事情:“這短時間忙完我一定會給自己放個假。”
傅簡言聽到這話微微皺眉,他看着江知行露出一個似笑非笑的表情:“你說這話我可不信,給你放一周的假好好休息。我是投資方,你得聽我的。”
江知行看着場館裡閃爍的燈光和激烈對戰的玩家,有點疑惑:“我們來這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