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内陷入短暫的沉默,大家都在認真思索江知行的話。
剛才那位質疑的資深科學家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幕前仔細查看那些數據和模型。
他緊盯着屏幕上的數據和模型,眉頭緊皺,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江先生,量子糾纏原理應用在全息成像,這難度極大,多少科研團隊鑽研數年都毫無頭緒,你如何在一年多的時間就取得突破。”
江知行神色從容,立刻回應:“前輩,我起初接觸這個難題時,也毫無頭緒。但後來偶然看到一篇關于量子态調控的前沿論文,從中得到啟發。
我嘗試改變傳統的光量子态制備方法,通過多次調整光子的偏振、相位等參數組合,經過大量實驗,才逐漸摸索出适用于全息成像的量子糾纏應用模式。
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我還改進了檢測手段,能更精準地捕捉量子态變化,這才讓研究有了進展。”
另一位科學家追問:“超導材料特性應用于能量管理,涉及材料特性、電路設計等多個方面,你一個年輕人,怎麼能快速協調好這些複雜因素?”
江知行微微一笑,解釋道:“前輩,在研究能量管理方案時,我先對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臨界磁場等關鍵特性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全息艙的能量需求建立數學模型。
同時,我借助計算機模拟技術,對不同電路設計下超導材料的能量傳輸效率進行對比,經過上百次模拟和調整,才确定了最終方案。”
又有人質疑:“就算有理論和模拟,實驗驗證也絕非易事,你如何保證實驗的準确性和可重複性?”
江知行笃定地說:“從實驗設備的校準,到實驗環境的控制,我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
每一次實驗我都詳細記錄各項參數,包括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态。
為确保可重複性,我多次更換實驗設備和場地進行重複實驗,結果都高度一緻。相關的實驗記錄都在,前輩們可以随時查看。”
随着江知行有條不紊地回答,會議室裡質疑的聲音漸漸平息,科學家們的神情也從懷疑慢慢轉為思索,開始重新審視眼前這個年輕的科研帶頭人。
一位老科學家扶了扶眼鏡,目光中仍帶着一絲審慎,開口道:“江先生,你在理論和實驗方面的闡述确實有一定說服力,但科研成果不是嘴上說說就行,我們需要進一步驗證。”
有人提議:“這樣吧,我們幾個老家夥,想仔細看看你的實驗記錄和數據模型,也重新推導一下你的理論公式,你沒意見吧?”
江知行毫不猶豫地點點頭,誠懇地說:“前輩們願意查驗,是對我的信任和指導,我求之不得。相關資料都在這裡,大家可以随時查閱。如果在查驗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或者有更好的建議,還請前輩們不吝賜教。”
接下來的幾天裡,會議室裡氣氛緊張而專注。
科學家們分成幾個小組,有的仔細核對實驗記錄中的每一個數據,有的對着理論公式反複推導驗證,還有的重新模拟實驗流程。
江知行也沒有閑着,他穿梭在各個小組之間,随時解答疑問,與大家交流探讨。
經過幾天的深入查驗,那位最初質疑最強烈的資深科學家,帶着一臉的驚歎與欣慰,走到江知行面前。
“江小子,我們仔細查驗過了,你的研究成果真實可靠,而且思路新穎獨特,很多地方都給我們這些老家夥帶來了新的啟發。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你還這麼年輕,未來的高度不可估量啊!”
其他科學家也紛紛圍過來,臉上滿是認可與贊賞。
“是啊,後生可畏,江先生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未來不可限量。”
江知行謙遜地笑了笑:“能得到前輩們的認可,是我的榮幸。其實我能取得這些成果,離不開前輩們在相關領域打下的堅實基礎。接下來,還希望能和前輩們一起并肩作戰,把全息艙項目做好,不辜負國家的期望。”
得到團隊的認可後,江知行迅速組織起第一次正式的全息艙研發工作會議。
他站在白闆前,用激光筆指着全息眼鏡的結構示意圖說道。
“各位前輩,我們的全息艙研發要基于全息眼鏡的技術。這副眼鏡在成像方面,利用了微納光學元件來控制光波的幹涉和衍射,實現了高質量的三維成像。在全息艙中,我們可以将這種原理拓展,通過布置多個大型的、可調節的全息投影陣列,來覆蓋更大的空間範圍,讓艙内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呈現出逼真的全息影像。”
一位材料學專家提出:“但艙體空間大,對材料的光學性能和穩定性要求更高,現有的材料可能無法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