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浔作為禮部尚書,掌管禮法,是此案的當事人。他捏着被發回的奏折,六神無主,狐疑地瞧向周有謙。
陛下若執意如此,該當何如?
一旦陛下下達正式的旨意冊封皇貴妃,包括他在内所有廷臣皆不能抗旨。
當初林靜照從大明門擡進來,陛下就是不顧群臣直接下旨的。
陛下為了林靜照,能蕩滌一切規範和秩序。
周有謙沒有答複,沉沉撂下話:“我等已再三讓步,陛下卻一意孤行,我等不能再讓。”
林氏絕不可能當皇貴妃。
說罷,首輔像下定了某種決心,重重拂袖而去。
餘下廷臣亦歎氣愠怒着走了。
江浔一人望向西天清澈的穹蒼,太陽似給宮牆撒了層金粉,内金水河蜿蜒而過,天阙也被森嚴的皇宮規訓成四四方方的形狀。
腦海想起了那日陛下丢在他面前的奏折,以及陸雲铮聲聲的争辯:
“嶽父,時勢造英雄,人當抓緊機會扶搖直上,萬萬不可人雲亦雲随波逐流。”
内閣上議兩次均被駁回,這是極明顯的信号,陛下一定要給心愛的女子上尊号,但孤立無援,受制于大臣,陛下目前不遂己願。
“現在正是振臂一呼、鼎力相助的時刻。内閣仗着資曆老辣,高揚禮教宗法大旗,欺陛下年輕。我們若為陛下雪中送炭,陛下焉能不提拔重用我們?即便嶽父反對,小婿也要竭力一試。”
陸雲铮那日如是說。
江浔揉了揉太陽穴,頭很是痛,這春日的太陽還挺猛烈。
極度的内心糾結使他痛苦,欣欣熙熙的前程擺在面前,他卻不敢摘取。
官場第一保祿法門——穩當。
他宦海沉浮多年,已被規訓得怯懦,不如女婿陸雲铮那般初生牛犢不怕虎。
當初小漩渦已變成了大風浪,暴風雨吞噬一切。
……
那日陸雲铮觐見了陛下後,如沐春風,臣心大振,深感内閣老臣狂悖,竟逼得君王如此。
他惋惜貴妃淪為政鬥的工具被無辜針對,決心襄助陛下扭轉乾坤,做出一番功業來。
回到家後,陸雲铮熬了三個大夜寫出一道長疏《貴妃議疏》,允忠允誠,引經據典,擊中要害,邏輯清晰嚴絲合縫地論述了古禮的細節,公然支持貴妃上尊号,入皇家玉牒,為“皇貴妃”。
奏章一出,如巨石墜水引起千層浪。
陛下得此疏,未作批示,下發給内閣群臣閱讀。
群臣面面相觑,立皇貴妃的輿論本來一邊倒,不知從哪忽然冒出個觀政進士,區區五品便敢支持妖妃,與群臣為敵。
首輔周有謙嚴厲指責陸雲铮邀譽賣直,借機掠取功名,其心歹毒,欲将江山社稷踢入火坑。
周有謙作為文官集團的楷模,他的态度代表了政局走向,一時間彈劾陸雲铮的奏章如雪片般紛紛湧來。
陸雲铮竟以支持妖妃邀名,媚君取寵,狎視公卿。群臣強烈要求制裁陸雲铮,大有聲氣彙通之勢,連番給陛下施壓。
然而陛下的答案令人失望了,非但沒有制裁陸雲铮,反而大大升遷了他。
陸雲铮憑一紙《貴妃議疏》揚名政壇,飛速擢升,一夜走完了旁人三十年的路。
群臣聲嘶力竭的辯争,仿佛一場笑話。
内閣擔憂,小小的一個陸雲铮不算什麼,關鍵是陸雲铮背後還有陛下。
陸雲铮上了這麼一篇強詞奪理的奏疏,恰逢時機,他們那位機深的陛下焉能不借此大作文章?
以往廷臣是一塊鐵闆,同心齊力,陛下不能怎麼樣。現在陸雲铮一個小小的螞蟻,把這塊鐵闆咬裂了一條縫。
皇帝與内閣恰如天平的兩端,此刻勢均力敵,誰也不比誰強,稍稍一點輕微的風便決定了最後的勝負。
處境最艱難的還屬江浔。
陸雲铮是江浔的女婿,前者倒戈,江浔首當其沖。
内閣早對江浔的怯懦不滿,如今更多了一層仇視,懷疑江浔的居心,是江浔指使了陸雲铮行此悖逆之事。
否則陸雲铮一介幼子焉敢?
江浔一萬個冤枉。
可恰如破鏡粘回去也有裂紋一樣,江浔的忠誠裂開了縫,内閣上下無人在相信他,對他嗤之以鼻,包括首輔周有謙。
江浔辛苦經營多年的官場名聲,一夜之間跌落谷底,帶着濃濃的幻滅感。
政治是巨大的連坐,一人叛變,滿門皆輸。這一刻,江浔無比後悔選了陸雲铮做女婿。
也知,這是他必然面對的結局。
……
陸雲铮對朝局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雖大多數臣子仍保留着忠誠心念,少量蠅營狗苟的小人見陸雲铮擢升之速,眼紅羨慕,也跟着支持起貴妃來。
本來清一色的輿論,分裂成了兩派。
誠如所料,那位聰明的陛下沒有放過這次機會,得陸雲铮上疏後立即做出回響,下禦劄一道,從陸雲铮之議,讓林氏以皇貴妃之尊主持桑蠶禮。
桑蠶禮代表國家農業,是堪比祭天的重大儀式,素來是由皇後主持的。
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