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閑玉點頭,跟着趙小蓮一起等,不多時,來了一位十七八歲的少男,沈閑玉隻覺得這人有些眼熟,但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了。
趙小蓮與人說了幾句話,接過對方手裡的東西,見沈閑玉的眼神,笑道:“這麼快就忘了,上次修橋的那個……”
沈閑玉哦了一聲:“原來是他啊。”
趙小蓮笑道:“介紹一下。他叫元回,我們倆現在是朋友了。”
原來自上次趙小蓮給元回上藥,元回便對趙小蓮念念不忘,元回性子悶,又沒讀過書,不擅表達,對趙小蓮有好感,一直悶在心裡,隻常常來醫館瞧趙小蓮。一次給趙小蓮發現了,那天十分熱,趙小蓮便邀請他來醫館喝茶。元回一見趙小蓮,臉就開始發紅,紅到耳朵根,看的趙小蓮直發驚,還以為元回陽暑了,給元回把脈,元回立即跑走了。後來元回覺得不好意思,給趙小蓮解釋,趙小蓮這才明白,反倒是她開始“陽暑”了。
元回看向沈閑玉,微笑道:“沈大夫好。”
“你好你好。”
沈閑玉朝元回打了招呼,見元回看了眼她,下意識看向趙小蓮,心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當下道:“這裡太熱,咱們去茶館裡說。”
.
沈閑玉去了她常去的茶館。
她沒說太多無關的話,直接問道:“趙姐姐,我聽說賢文書院的陳先生病了,而且一病就是好幾個月,你們醫館是縣城最好的醫館,陳先生去過你們醫館嗎?”
趙小蓮一時沒回,看向元回。
沈閑玉見趙小蓮看向元回不解:“趙姐姐?”
元回道:“沈大夫,我朋友在縣衙當差,這事我聽我朋友說過。”
他說完,放輕聲音:“我聽我朋友說,陳先生是因為縣令大人給了一筆錢,這才稱病回家,陳先生覺得自己年紀也大了,拿着錢便走了,應該是不會回來了。”
趙小蓮道:“這樣的話,外課班不就沒人教了嗎?這麼多學子怎麼辦?”
沈閑玉也想問這個事情。
元回看向趙小蓮的目光柔和:“隻能等下屆院試看有沒有人考上秀才、再來補空缺的位置,而且沈大夫上次……縣令大人怎會讓沈大夫弟弟好過。”
沈閑玉這下明白了:“所以這事是我引起的?”
趙小蓮道:“也不全是你的問題,這個縣令來我們這三年了,三年間,一個秀才都沒出過,感覺這個縣令克我們。”
元回不再說話。
沈閑玉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慢吃着,心情複雜:“我不害伯仁,伯仁們卻因我而出事。”
趙小蓮道:“你打算怎麼解決這件事?”
沈閑玉越想越難以置信:“一個縣令,真的有這麼大的權利嗎?”
趙小蓮望了四周,見沒人注意到她們,小聲道:“我沒有出過縣城,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咱們縣令,恐怕就是有這麼大的權利,而且自新皇登基,縣令十年一換任,地方的鄉紳員外都跟縣令有不淺的交情,咱們這窮鄉僻壤的,知府八輩子也來不了一次。”
元回也道:“這件事,不能明着來。”
沈閑玉道:“我不能讓大家因為我而無法學習,我有一個主意,既然不能明着來,那就暗着來。”
趙小蓮道:“什麼主意?”
沈閑玉道:“我還沒問他,不知道能不能成。”
.
沈閑玉辭别趙元二人,直奔賢文書院,問了門衛關于李元的消息,經過門衛告知,沈閑玉了解李元是她們本縣最年輕的秀才,考了當年那屆第一名。但是李元性子孤僻,不與人交流,是以沒什麼好友,家住風陽村,旬休的時候除了給家裡錢、幾乎不回家,自從成了書院的先生,一直住書院裡,至于李元家裡的情況,門衛隻知道他有一個妹妹。
沈閑玉了解到這些,便去後院必經路上等李元。
幾乎是她一到後院,便見李元從房間出來。
李元瞧見沈閑玉,很是驚喜,快步上前,對沈閑玉打招呼:“沈姑娘,你怎麼來了,上次多謝你為我母親看病,我一直想去感謝你,但實在太忙,抽不開身,這才沒有去專門感謝你,真是抱歉。”
沈閑玉微微一怔,道:“你母親?”
李元道:“上次沈姑娘在路上救的母女,正是在下的母親與妹妹,妹妹與我一說,我便知是沈姑娘。”
沈閑玉哦了聲,笑道:“你說那次啊,舉手之勞,算不了什麼。”
李元道:“沈姑娘這次還是要尋陳先生嗎?不過陳先生已經離開很久了。”
沈閑玉道:“我這次是專門來找你的。”
李元心中一喜,多日不見,沈閑玉肌膚似雪,墨發如緞,比初次見還要美上數分,這樣的人,是專門來尋他的,讓他怎麼能不歡喜。
他微笑道:“沈姑娘上次幫了我母親,我還未有機會報恩,沈姑娘有何需要盡管開口,隻要我能做到的,一定相幫。”
沈閑玉直接将來意與李元簡單說了一遍:“我想暗地裡開一個小學堂,來教外課班的學子,你不用擔心,我還有些錢,我可以給你付工錢。”
李元聞言輕笑道:“沈姑娘,不必了。”
沈閑玉輕輕啊了一聲,以為李元直接拒絕了她。
誰料李元下一瞬道:“沈姑娘幫我母親治了多年頑疾,我對沈姑娘隻有感激之意,大恩無以為報,怎還能要沈姑娘的錢。”
沈閑玉一喜:“這麼說,你答應幫我了?”
李元點頭。
沈閑玉道:“我不會要你很長時間,每日花一個時辰給大家講解即可。”
李元笑道:“沈姑娘放心,我很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