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穗點點頭:“那就承蒙厚愛,合作愉快了。”
“沒什麼事我就先走了。”說着施窈就準備先行離開。
“等等,”今穗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出心底的疑惑,“為何要這樣遮掩?”
施窈準備離開的腳步頓住,沉默良久,似乎有許多事在她的腦海中浮現,然後她答道:“與你無關。”
不知怎的,這四個字讓人格外感到心疼,和她單薄卻又倔強的背影一樣。
今穗發了會呆,不知在想什麼,她看了一眼這寒氣四溢的冰窖,或許這裡也曾有母親來過的足迹。
回了蜜煎局,她開始用荔枝制作各種點心。
關于荔枝的做法,冊子上記錄得有詳有略,主要包括了蜜煎荔枝、紅鹽荔枝、間道糖荔枝、白曬荔枝等等,還有一種沒有荔枝的荔枝膏水。
紅鹽需腌制,白曬也得花時間密封百日,這兩種做法都需很長時日,看來得暫時放一放。至于間道糖荔枝,不過是在普通蜜餞的基礎上多了一些色彩變化,形成雜色荔枝蜜餞。
這麼一看,荔枝的做法實際上萬變不離其宗。
今穗思忖着,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動手将碗中僅有的幾顆荔枝做成了荔枝蜜煎。
做好了之後,她就一邊吃着用一邊繼續往後翻閱那本小冊子。
她發現荔枝膏水那一頁介紹的篇幅格外得多,有一段小字像是前人做的批注。
批注的字迹看着有些眼熟,但她一時之間也想不起什麼隻好作罷。
這冊子既是蘭姨給她的,難不成是蘭姨的筆迹?
“荔枝長于嶺南,運至東京需車馬勞頓且用特殊技藝保鮮,因此荔枝名貴,向來是達官顯貴吃得,然而普通人雖吃不上卻也想嘗嘗味兒,因此就有了荔枝膏水。”
今穗一邊默念一邊思索着,她可以試試制作荔枝膏水,雖然達官貴人完全吃得起荔枝,但此物畢竟稀缺,且無法四時皆有所供應,所以荔枝膏水就是個很好的第二選擇。
接着,今穗就開始仔細琢磨荔枝膏水的做法。
“先将烏梅洗淨去核,再将肉桂磨粉……烏梅和肉桂……”今穗口中念念有詞。
烏梅和肉桂都是比荔枝要易得許多的瓜果,這兩種結合起來為何口感會神似荔枝呢?今穗有些想不明白,還是決定先動手摸索一番。
這道荔枝膏水所需的食材有些繁雜,她估摸着得先到果子局和香藥局跑一趟。
取食材時還算順利,果子局自然不會難為她,香藥局與蜜煎局向來無甚交集,更何況今穗隻是個新來的,香藥局就公事公辦。
食材準備完畢後,今穗便着手做荔枝膏水,她先将烏梅和肉桂處理好,剩剩再把二者放入鍋中熬煮至水剩一半,接着濾去渣滓,加入白糖。待白糖化開,又倒入姜汁繼續熬到水剩一半,再過濾一遍,加入麝香、蜂蜜,熬制濃稠如膏。
做成了荔枝膏水,今穗從中舀了一勺用水沖服。這膏水剛一進入口中确實有些荔枝的清香,但仔細品嘗後卻又覺得與自己先前吃的荔枝蜜煎的味道大不相同。
她頗為費解,又舀了一勺品嘗,還是一樣的感受。她不禁又産生了一個疑惑:若是普通人從來沒吃過荔枝,又怎會知道這荔枝膏水是否有荔枝味呢?
況且不同的人做荔枝膏水時手法、食材、劑量都有所差異,味道應當也不盡相同,是否與荔枝味相似更有待商榷了。
今穗一邊皺着眉思索着,又将那本小冊子往後翻,赫然發現上面寫着和自己相同的疑惑。
接着便是批注之人留下的心得。
“這道荔枝膏水的關鍵或許不在于味道是否神似真正的荔枝,而在于它存在的意義。它的做法比普通蜜餞繁複,原料也不算常見,對于普通人來說并不是日日都吃得起,但反觀有錢人,他們本就吃得上真的荔枝,更無需這種赝品了。”
“所以說荔枝膏水其實不管對窮人還是富人都隻是圖個新鮮,它的味道與荔枝是否相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名字中含有荔枝卻不是用荔枝做的,極為新奇。”
看完這段話,今穗茅塞頓開,似乎領悟到了些許制作蜜餞點心一類的玄妙之處。
所以接下來一連幾日,今穗都全身心地投入在蜜餞的鑽研和制作當中,對于做蜜餞點心這件事幾乎是如癡如醉。
雖然雪芽仍對她拒絕一事懷恨在心,但她也隻能在不痛不癢的地方刁難她一下,影響不了什麼。
況且雪芽時常偷懶不來蜜煎局當差,因此今穗這幾日整體還算平穩,沒什麼太大的波瀾,與此同時她制作蜜煎的技藝也在突飛猛進。
這日姜佩蘭過來看到她這幾日的成果,也毫不吝啬地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例行巡視完,姜佩蘭估摸着今日蜜煎局的人來得齊,她清了清嗓高聲說道:“大家先把手中的活兒放一下。”
衆人聞聲停下了手中的動作,齊齊向姜佩蘭看去。
雪芽等人皆是一臉傲慢,完全沒把姜佩蘭放在眼裡,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