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逐光》這款綜合遊戲,邱亦問過彭策。
它不是一款在正常曆史時間真實存在的遊戲,隻存在江時的這個世界裡,其他都沒有。
綜合、涵蓋面廣且全,各個版塊在各領域都做得十分出色。
這是一款難以讓人想象的遊戲。
“照着我們這裡的解釋,出現即有合理性,就是促進主體的成長。”彭策說,“不過依那個地方,可能更人情有愛點。”
遊戲的創始人是一個年輕女人,名叫希佳行,人稱希姐。
希姐是個極有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天才,她從小也接觸過許多遊戲,但在逐光之前,沒人把不同領域的遊戲融為一體。
“我覺得很麻煩,如果一個可以,為什麼還要别的呢?”
創造綜合遊戲,是她年少的夢想,也是幻想。
她學習不是天才,但别的方面是。
希姐擅于收攏人心,管理人員,以及大膽構思。她團隊裡的天才們,全是被一個個收進來的。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年輕,但總是沒有活力。造成這些的共同因素,是成長中的難過和彷徨、後悔、無奈。
曾有人戲稱“這個隊裡剛開始沒一個精神正常的”,事實确實如此,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精神疾病,但也隻是與發燒一樣,隻是生病了。
“生活很黑暗,所以我想逐光而行。”
希姐說,當初創建團隊,想的就這麼簡單——做遊戲,治愈自己,也治愈更多與自己一樣的人。
所以,最開始便是跑圖版塊。
團隊一起去旅行,一起玩别的公司遊戲,但主要還是為了自己,其次是玩家。“不過大家都很開心,自己經曆過美,便努力想讓别人也感受美。“于是,不約而同地,大家都好好做了筆記。
後來逐光便發展起來了。讓很多玩家欣賞的是,一要有問題,發郵件投稿,就可以得到詳細回複。哪怕是分享日常、吐槽和廢話,都可以得到回複。“那不是一個遊戲官方,這是我知己啊!”有人這麼說。
治愈心靈,即是逐光的創作理念。
“參點感很強,從來沒想到自己的建議也能真正實行。“提出做乙遊闆塊的網友評論,“而且做得真的很好。”
乙遊,也要全乙,無論什麼取向和喜好,都可以玩。
可能每個版塊都達不到第一,但絕對優等。
逐光,逐希望之光,心靈之光。
.
“話是這麼說,《逐光》在主世界不是心靈治愈型遊戲嗎?”邱亦問。
“是,目前是。”彭策點頭,“這裡更全面,就說明這是阿江想達成的程度。”
邱亦先是一愣,随後又笑了。
彭策在那邊隻是聽着徒弟傻笑,也不說話。
“小亦,我挂了?”
“嗯。”邱亦應着,斷了通訊。
主世界的叫《逐光而行》,最早由江時提出的,那時她十二歲,在玩遊戲的同時,又覺得很麻煩:“玩這個遊戲是獵人,玩那個遊戲是救世主,就沒有統一的稱呼和世界背景,又能玩很多類型遊戲嗎?”
邱亦說:“玩《飛天》啊,那個世界背景大。”
“隻玩對戰也不行,我還想玩消除、拼圖,生存。”
“那隻有一個辦法。”邱亦想了想,說。
“什麼?”江時眼睛都放光了。
“做一個啊。”
自己做,是好似在開玩笑的話。
雖然邱亦不是開玩笑的意思。
但江時卻說:“那我試試吧。”
之後關于這個話題,便穿插在兩人日常聊天裡了。
再之後,邱亦從江時那裡知道,兩個人的共友基本都去了,邱宜舒是指導。十幾個人組成一個小隊,慢慢開始構思,起草,以及創作。
最初他也是想去的,奈何被通知說要外出去翼月星交流學習。隻好放棄,不過當了遊戲的第一個玩家,每次玩完要提交遊戲體驗。
總之,遊戲便這麼創辦了,取名叫“逐光而行”。
最初江時是從治愈系跑圖做起的,因此常常會買來各種各地的雲遊盒子,細緻地過去體驗一番。
雲遊盒子,按啟動按鈕便可在指定地區遊玩,仿佛身臨其境般。遊戲盒子,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