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紛紛看向趙瑤君。
嬴政道:“瑤君,那你說說,要怎樣種麥子才行?”
【啊,怎麼樣種麥子,這是我一個小孩子能知道的事情嗎?】
【這種問題就應該阿父、諸位大臣這樣的人,來煩惱,來思考的!我一個不知事的小孩,就該玩着吃着,乖巧地等他們把事情辦妥。】
嬴政和衆臣聽了這話,看着四公主瑤君無辜純稚的小臉,心裡一陣無語,隻覺得好氣又好笑。
合着公主你什麼都知道,卻主打讓他們君臣為大秦賣命,你這個小姑奶奶吃喝玩樂是吧?
趙瑤君眼珠轉了轉,想到自己支線任務獎勵的牛肉火鍋,豆腐方子,不由挺直身子,覺得還是要勉強支棱一時片刻。
她開始滔滔不絕的施法。
“這種麥子要說好處,那可多了去了!首先它比水稻耐寒,還可以越冬種植,麥子在青黃不接時收獲,足以飽肚,給黔首救命。”
“更何況,它磨成面後的味道也十分不錯,大家嘗過後也能知道它比豆飯、麥飯好食得多。”
治粟内史驚喜無比:“這麥子竟可以越冬而種!那不是能多一季收獲了?”
他扒拉着糧食收成的糧稅,以及國庫内的糧食儲藏,開始粗略大緻估算,若是王上日後同六國開戰,糧食會耗費多少。
嬴政面上也有了興奮之色,他同幾位武将文臣相視而笑,想到天下一統的雄心壯志又多了許多成算。
結果治粟内史像是想起來了什麼,笑容一收,反而可惜的歎氣:“可是地力隻有那麼多,種黍、種稷、種菜又還要種麥的話,太過耗費地力。”
“今明兩歲縱然一時秋收大獲,可從長遠計,此事并非好事。”
寫過基建文,以及外婆是北方的的趙瑤君,幾乎下意識脫口而出。
“怕什麼?其實麥豆套種,不會損害地力,反而能夠肥田。我記得有古籍裡面還說‘麥後種黑豆,一畝一石六’的諺語。實在損害了點地力,我們就通過人工堆肥,肥田補充地力。”
一畝一石六的産量不錯了,如今上好的田地也就能産一石半的糧食。
治粟内史聞言,不由放下心來,卻還是忍不住問:“這麥後種黑豆,一畝一石六的說法,不知道是哪本農學古籍裡的?”
他家農學傳家,就沒聽說過哪本書裡面有這句話的。
【什麼書裡的?問就是沒有這本書,這是幾千年後我大華北地區還流傳着的民諺,集中了廣大勤勞的老百姓的智慧和經驗而成,并非農書所記載的。】
【幾千年廣大種田的百姓經驗集結而成,非常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那大豆的根部含根瘤菌,富含氮元素,可以穩定的固氮肥田,所以種糧食時,可以和大豆進行套種輪作,這樣的話,産量不僅不會降低,還會提高呢!】
衆人聽了,不由有些驚奇。原來這話來自後世啊,怪不得他們都沒有聽說過。
不過那什麼蛋元素、固蛋、根留什麼的,怎麼他們聽得見,卻一個詞也聽不懂,聽起來還奇奇怪怪的。
治粟内使是秦國農學大家,也是侍田好手,他下意識覺得,四公主話裡的内容很重要。
可聽不懂,他心裡就如同貓抓一樣,隻能将迷茫的眼神看向自家英明神武的王上,默默道:王上,公主殿下在想些什麼啊?為何臣一個字也聽不懂。
嬴政:“......”寡人也聽不懂。
【這樣的諺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寫過小說,我還都能背好多呢,什麼“麥到芒種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鐮勾”,什麼“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對啦!我還記得養豬的諺語呢,什麼“豬是家中寶,糞是地裡金”。】
嬴政和衆臣聽着,立即意識到這些說起來琅琅上口又簡短好記的話語,确實凝聚許多農人長期種田的經驗和智慧,是十分珍貴的經驗。
農莊大廳裡面沒有布帛和筆,治粟内使拼命記憶。嬴政和所有臣子也知道那些諺語的重要性,正在記憶,還沒記完,就聽到公主歎息了一下。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種熟悉又不好的預感。
果然下一刻又應驗了。
【啊,我不是在說種麥子嗎?怎麼扯到農諺那兒去了?算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說起豬,我真的好想吃紅燒豬肉、農家小炒肉、糖醋排骨、碳烤五花肉包生菜......】
【嗚嗚嗚,想吃的眼淚從嘴巴裡流了出來,我直接嘶哈嘶哈——】
衆臣深深吸了一口氣,笑容十分勉強難看。公主!你接着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