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史—宣懿皇後列傳》:宣懿皇後崔氏,明宗皇帝繼後,昭宗皇帝生母,祖籍定陶,元授二十八年入掖庭,始為浣衣奴,神宗皇帝擢選為近臣,後掌尚宮局。
*
從北巷被帶出來時,姑姑特意叮囑:“文宗皇帝駕崩前,你們是最後一批被沒為官奴的罪臣女眷,如今新帝登基,天恩大赦,到聖上跟前謹言慎行,好好答話,興許就有免罪出宮的造化。”
衆宮女躬身應是,都垂着頭小心翼翼的跟着姑姑的腳步。
宮道幽長,四面紅牆森然矗立,掖庭這樣的地方,連日光都難透進來。
這一批都是文宗末年因六郡鹽案被牽連獲罪的官員女眷。
鳳齡獲罪被充奴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到底犯了什麼事,後來在押送入京的路上聽了許多衆說紛纭的話,才大抵知道是為了什麼事。
文宗朝的官鹽倒賣幾十年來屢禁不止,六郡鹽案是因戶部與地方州府勾結徇私,倒賣官鹽出關,數年來累計傾吞銀錢百萬餘,令天子震怒不已。
誅了戶部尚書九族,罷免了六郡四都十二位郡守,林林總總,數罪齊罰,牽連上千人有餘。
連戶部尚書在宮裡的侄女莊嫔都畏懼天威,不用皇帝問罪她,自己就上吊死了。
鳳齡的父親定陶郡守崔尹昔年有個同窗江玉海,後來在上陽郡做都尉。
這個江玉海收受賄賂後,讓好友崔尹給私運官鹽的商隊蓋了官府印章,過了定陶郡去往邊關。
崔尹彼時并不知道自己蓋的印章有什麼大不了,還以為就是搭個人情罷了,想想當年同窗之誼,這點小忙算不得什麼。
沒想到被牽連到官鹽案中,攤上彌天大禍,害慘了一家老小。
崔尹因江玉海連坐受罰,被刺字流放千裡,家中滿十二歲的男丁子嗣全部充軍戍邊,滿十歲的女子全部沒為官奴。
崔尹抑郁成疾,病死在流放途中的巴原郡,鳳齡是家裡的老二,這一年正滿十歲。
上面有個哥哥敬齡,已經十六歲了,理所當然就被拉走充軍。
哥哥走時,鳳齡在門口送他,悄悄塞了兩塊剛買的烤餅給他:“哥,你拿着路上吃,也不知道咱們這輩子還能不能再見。”
她站在門口看着一步三回頭的哥哥,抹了一把眼淚:“哥,你别忘了我。”
敬齡知道妹妹也被沒為奴籍,即将押赴上京,他把滾熱的烤餅塞進懷裡,流下的眼淚滴在衣領上。
鳳齡下面還有個剛出生才滿月的小妹妹玉齡,是娘禁不住吓早産生下來的,家裡的天塌了,這兩個月來過得都不是人的日子,日日擔驚受怕。
娘騙官府的人說,其實鳳齡今年才九歲,戶籍上寫錯了,把她年紀寫大了。
官府的人把娘一推:“你廢話什麼!戶籍上寫幾歲就是幾歲!今天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你女兒也躲不掉!”
娘披頭散發的抱着妹妹癱在地上,哭的上氣不接下氣:“老天爺啊,沒天理了!你下道雷劈死我吧,何苦叫我受這個罪!”
老太太禁不住打擊,病倒在床榻上爬不起來,嘴裡一直神叨叨的念:“我早就找人算過,說這回懷的是個災星,掃把星,克爹克娘,克死一家!”
“你看看,才生下來,就招來這麼大的禍事,早跟你們說,一個個都不聽,早摔死這個小災星,就沒這些事了!”
現在的崔家,便是雨打漂萍,伶仃散盡。
鳳齡給老太太燒了點熱茶端過去,跪在床邊道:“祖母,孫女要走了,将來不能在您身邊盡孝了,孫女不孝,您自己要好好的。”
老太太睜着眼睛流下淚來:“人這一輩子有什麼意思,到老了還攤上這樣的事,我天天求神拜菩薩就想得個善終啊!”
一族老少,祖宗名望,百年積累,風雲散盡。
*
父親走的時候為了不拖累妻兒,留下一封休書,讓娘帶着妹妹投奔淮陽外祖家。
崔家犯的不是小事,外祖家也為難,尤其舅母很不樂意,生怕受到牽連,所幸外祖母心疼女兒,還是把娘和妹妹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