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翹高興點頭。
沈朝盈又囑咐她,鍋裡燒開之後得不時攪一攪,别讓紅豆粘了鍋底。
萬一有了糊味,這整鍋就白費了。
阿翹雖平日憨了些,但涉及吃食還是很上心的。當即肅穆了臉色,鄭重點點頭。
沈朝盈滿意離去。
兩個時辰之後再來看,果然又沙又濃。
阿翹幫她将一半舀出來在另一口鍋上溫着,剩下的大火煮幹水分,然後放入篩網紗布,用木杓一面壓,一面過濾,再和糖小火慢炒,就得出來常吃的靈沙臛餡。
純粹的靈沙臛餡包容性極高,加玫瑰、桂花、陳皮都能調和成不同風味。
為了獎勵阿翹兢兢業業将這豆沙守得很好,沈朝盈當即用江米粉和面,包了幾塊冰皮赤豆糕給她解饞。
配一碗剛煮透的熱豆沙湯,皮子軟糯,内餡香甜,大小剛好夠阿翹一口一個,吃了回去連做夢都是甜的。
過不多久就是開張營業的時辰了,沈朝盈才睡了一覺養足精神,便拿剛剛和的面搓圓子,準備今晨要賣的赤豆小圓子。
豆在外,是濃郁香甜的赤豆圓子沙;江米粉在外,是軟嫩綿密的冰皮赤豆糕。
掉了個個頭,口感便截然不同。
沈朝盈各調了兩種口味的。
赤豆百合圓子、赤豆牛乳圓子,赤豆桂花冰糕、赤豆陳皮冰糕。
又用不同形狀的模具摁了,以示區分。
豆沙的香味比較含蓄,是以大夥在清早出門才聞見沈記那兒飄來的一股甜香味兒,卻與之前的烤梨又不一樣。
烤梨香那是清甜勾人,散得遠,也散得快,今日這香味卻是醇厚得很,低調有内涵,不一樣的感覺,小火慢烹地煎熬着喝不上的人。
賣的最好的是赤豆桂花的糕,講究人羅娘子則最喜歡這赤豆牛乳圓子。
“豆沙香濃,這圓子軟糯黏口,極耐嚼,最好再淋上些桂花蜜,越嚼越香。若非有功夫有耐心人,斷吃不出來這裡面妙趣。”
羅娘子連續兩天都吃的這赤豆牛乳圓子,點評道,
“圓子有淡淡乳香,卻不似這豆沙牛乳裡沾上的,倒像是圓子本身的帶的?”
這正是沈朝盈的得意之處,她在心裡點贊,羅娘子不愧是講究人,識貨!
心意相通的吃貨之間一向是很友善的,沈朝盈也不吝啬與她分享,“這圓子便是拿牛乳和的面。”
羅娘子頓悟:“怪道如此醇香。”
又道:“小娘子就這般将手藝告訴了我?”
沈朝盈笑道:“若是旁人,那肯定不成的,娘子卻沒關系。”羅娘子平素做什麼都講究,怎麼會自甘偷學旁人的方子,又費功夫,又掙不了幾個錢。
羅娘子隻知道自己被“不同”旁人一般看重,心情很是舒暢。
把相思吞吃入腹,便和時人以花入馔一樣,是件風雅事。
故這新出的赤豆系列糖水點心很得坊内文人士子們的青睐。
尤其是縣署那幾位。
邱書吏大概是那日沒吃朝食,犯了低血糖後,心有餘悸,故也開始同樊承一樣,三不五時就來店裡買糕點糖水當朝食。
不同的是,樊承總要睡到晨鼓最後一波,而後匆匆小跑而來,拎了就走,多說一句話都恐趕不及。
而邱書吏總早早地趁客人還不多時,點上一碗糖水、一碟糕點,坐在店内慢慢悠悠地解決了,再逛到縣署去。
這樣閑适淡然的生活态度,沈朝盈一度引以為榜樣。
除此之外,偶爾也有縣署其他官員雜任晌午或暮食時分派僮仆來買茶點的,倒是再沒見過那位長安令和他身邊的仆從。
沈朝盈覺得這是好事。
她一個安安分分的小百姓,成天被一縣之長關注着算怎麼回事?萬一哪天不慎犯了些小錯,那都不好遮掩。
渾然不覺被嫌棄了的崔瑄,從肅國公府回來知縣宅,進到自己院子,倍感疲憊。
分明腹中饑餓,看了廚房送來都膳食,卻又胃口全無。
“郎君不喜這些?我叫他們撤了去重新做,莫若煮碗馎饦墊墊?”阿青揣度着崔瑄神色。
崔瑄揉了揉眉心,道:“罷了,我不餓。”
阿青又勸了一次,到底不敢多勸。
阿青将分毫未動的膳食端了出去,崔瑄卻不急着睡,看了會書,又換了身家常袍子,出門閑逛。
坊門關閉以後,街道上沒幾個人,店鋪也關的差不多了。
朔風吹着,崔瑄反倒比方才悶在屋裡輕松不少。
又走了幾步,身上覺得冷了,崔瑄才準備回去,卻看見巷尾還有家鋪子開着,濃濃的赤豆香味浮動在空氣中。
一燈如豆,朔風中飄搖,青幟上寫着沈記,招牌上“糖水”二字。
想起那日入口的清甜,崔瑄本就饑餓的胃又強烈抗議起來。
左右無人,崔瑄鬼使神差擡腳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