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青苦笑:“你還是老實些吧!”
——分割線——
傍晚,陳維甯去書房添燈送茶。
唐祁問:“範老那邊怎麼說?可還是要回廬州去?”
“徐老太太前些日子已是大好了。但張姑娘卻不肯回去,範老疼孫女,便依着她多在汴京待些日子。那住處阿衍已是安排妥當。”陳維甯說着又搖頭道,“誰曉得這張姑娘同阿鸰這樣要好,日日不落的來瞧她!”
唐祁聞言,輕笑一聲:“她啊,總是有些沒譜沒邊的稀奇事。她身上可好些了?”
“有張姑娘在,大人不必挂心,我瞧那丫頭背上連半條疤也不會留下的,怎會真的下不來床?”陳維甯笑着道。
“那便好。”
這幾日事忙,唐祁還沒顧得上那個挨打在床的,若不是提起協宗堂,他還想不到她頭上去。
協宗堂便是張青青祖父範立言在廬州開的醫館,在整個淮西京南都是頗有名氣的。但這名氣卻不是源于範立言一人,而是整個範氏。
原來,廬州協宗堂數十年前便同京城頭号醫館富善堂是一家。
後來,範氏族内宅中的事權之争引得同室操戈,結果就是族中最善鑽研的範立言一言不合回了廬州老家另立門戶,也就是現在的協宗堂。而富善堂也憑着百年老号的招牌撐着了這些年,兩家本是互不幹涉,各有各的前程。
可如今,富善堂中的老一輩接連離世,新一輩的又大多人浮于事,堂中新方子出的是越來越少,而地方上的老字号各有所長,紛紛前來京城開分号,若再不力挽狂瀾,過不了多久,這京城頭号醫館的位子怕是要易主了。是以,新東家便一心想要重振範氏,盼着老一輩的恩怨快些過去,最好将那範立言接回來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
事情總有想瞌睡來枕頭的時候。
陳維甯口中的徐老夫人,便是那戶部徐家的老祖宗。老人家年紀上來了體虛的很,一到冬季便面唇黃白上不來氣,須日日施針再輔以特質湯藥吊着熬過春季。而這給徐老夫人瞧病,一向是由富善堂的老掌櫃範立平去的,可不巧,去年秋天這位範立平剛滿九十便駕鶴西去了。從此,京城範家再無能人治得徐老夫人的病。今年老太太的病情更險,富善堂幾位伯叔老爺窮盡本事,才将将保住其性命,可終歸也不見什麼起色。
老太太的小兒子徐員外輾轉打聽,曉得普天之下活人裡頭怕是隻有範立言有這個本事能叫自己的老娘徹底活過來,于是連夜趕去了廬州,又範門立雪了一夜。也得虧徐範兩家老一輩交情深,徐老太太與這範立言似也有甚過往,這才請來了神醫。
那富善堂的新掌櫃範辛一瞧,機會來了,這還不想辦法把活祖宗給留下來嗎?便又去求徐員外幫忙做個說客,說老夫人這病一到冬天十之八九要複發,總不能年年都去廬州請範立言來雲雲,最好是給人留下來才是,把範立言先留在京都。
關系自家母親的病,小徐員外便爽快地應了。
可那範家倔老頭兒如何肯?一聽到富善堂三個字,老頭的臉立馬就黑了。
要知道,他肯來給徐老夫人瞧病,也虧得是徐員外一人去的廬州,既沒提範家舊事,也沒帶富善堂的人,不然老範頭連協宗堂的門都不會讓他們進。
徐員外一瞧,好嘛,跟貓踩了尾巴似的,悻悻而去。
再後來,這事又輾轉傳到了徐侍郎耳中。雖說他不是這老太太那一房所出,但對這耄耋之年的老姑奶,徐侍郎也不是不敬的。
一次清談中,唐祁恰也在場,徐侍郎才曉得這唐家小子和那老範頭還是棋友。而在廬州任上兩年,唐祁如何不曉得老範頭的古怪脾氣?二人談及此事俱是搖頭苦笑。
可事情巧就巧在此處。
這不,先有唐祁一頓鞭子抽得劉溪鸰鬼哭狼嚎,後有張青青登門瞧病。範神醫本欲收拾收拾就回老家了,可孫女一句“我那姐妹病歪歪,我要在這多住些時候”,老頭兒一句多的話也沒有,包袱一卷便樂颠颠地跟着孫女走了。
看來,腳跟子到底不比耳根子軟。
如此一來,唐祁便成了富善堂和徐家找來的說客。
唐祁思忖,這富善堂的事興許還得看範家這位小神醫了。但凡能多拖些時候,總有機會把事情辦下來的,若是範神醫能留在京城,對誰都有好處。
正這麼想着,卻聽陳維甯在一旁道:“大人還是顧着沈家大舅情面的。”言下之意,若是留了疤,沈府那邊定是不好交代的,所以才手下留情。
“誰曉得顧不顧得着呢!”唐祁聞言輕笑。
擡眼瞧向窗外,那顆樟樹倒是生了一層稀疏的新葉,“我說這幾日夜裡像是有些熱。竟然已經快立夏了,日子過得真快。”
“說起來阿鸰跟着咱們也有些日子了。”
“嗯,八個月了。前日裡一看,像是長高了些,快趕上你了。”
陳維甯笑得嬌柔,意有所指:“是啊,女孩兒家到了年紀了!”